第58章 道衍和尚(1 / 2)
燕王朱棣遭遇了靖难以来的第一次大败,从济南城下被一路追杀数百里,真可谓是仓皇南顾,险死还生。
这场胜利让阴霾沉沉的朝廷士气大振,盛庸和铁铉一跃而为天下知,盛庸成为了接替李景隆的大将军,而铁铉则一跃升为山东布政使,封疆大吏,又加兵部尚书。
李景隆依旧如同历史上那样没死,朱允炆放过了他,李祺知道这个消息后,只是嘲讽的扯了扯嘴。
历史上对李景隆为何要打开应天城门迎燕军进城众说纷纭,有阴谋论甚至说因为朱允炆重用文官,所以李景隆一干武将是在演朱允炆。
何等的可笑,举荐李景隆的本就是黄子澄,朱允炆对李景隆的重用可谓厚矣。
在李祺看来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在靖难之役中,耿炳文丶李景隆先后落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失败,还是元勋系武将的失败,而失败就意味着权力的失去。
盛庸丶铁铉这些新生代的武将,将会代替他们执掌大权,这是李景隆们绝不能忍受的,那麽卖掉朱允炆便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事实证明,李景隆的选择没错,他在永乐年间加官进爵,名列勋臣第一,享尽了尊荣,只是这份尊荣的时间太短,如同流星,一闪而逝。
济南之战的失败并不是结束,很快,在东昌之战中,盛庸在野战中再次击败了朱棣,张玉死在了这场战争中,朱棣几乎是仅以身免。
对于燕军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战无不胜的燕王,金身破了!
天下的大势似乎要归正了,朱元璋所创造的体系,终究还是保卫了中央朝廷,区区一个藩王,终究是翻不了天。
……
朱棣的目光落在了状如凶虎的道衍身上,带着沉沉的迷茫,「大师,靖难似乎已然不可成行了,不若本王随你出家为僧,倒也快活。」
道衍脸色很是平静,突然问道:「殿下可见过洪武二十三年之后的驸马李祺吗?」
朱棣一怔,不明白道衍为何突然这般说,摇摇头道:「那时本王早已就藩,自然不曾见过,只是他声望愈盛丶变化极大,与年少时大不相同了。」
「当初韩国公府被抄家灭族时,李祺阖家被流放江浦时,会想到有朝一日能于士林彰显吗?
殿下不曾见过李祺,我却是见过的。」
朱棣一惊,急声问道:「大师何时见过李祺?」
道衍陷入了回忆,缓缓道:「那是洪武三十年了。」
……
洪武三十年时,李祺和道衍的确见过一次,那时的李祺很是好奇这位黑衣宰相。
李祺见到道衍的第一眼,就说了一句,「你辅佐燕王,必然生乱。」
姚广孝早年曾游览嵩山寺,相士袁珙对他道:「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
今日又听到李祺这麽说,顿时生出好奇,问道:「驸马何以出此言?」
李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看了他一眼,道衍却有种好似被看穿一切的感觉一样,李祺淡淡道:「你自己知道。」
道衍又问:「既然驸马说我是乱天下之人,那驸马为何不将我缚于官府呢?」
「你生乱了吗?坐法了吗?」
「自然不曾!」
「那我为何要缚你于官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