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粉毛精神小妹(月底求月票!)(2 / 2)
李言背上背包,像普通旅客一样走进宽明亮的航站楼。
提前在手机上值好了机,直接走向商务舱专属通道。
安检过程高效顺畅,随后进入贵宾休息室。里面环境优雅,提供各式饮品和简餐。
他只要了一杯温水,找了个靠窗的安静位置闭目养神。
登机时间到。
从大理飞往广省首府南宁吴圩机场的航班准点起飞。
商务舱的还算座椅宽舒适,空乘服务细致周到。
李言要了杯温水,看着窗外翻涌的云海,思绪放空。
两个多小时后,飞机平稳降落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
他提前预订好的当地顶级酒店,派了一辆黑色的奔驰S450前来接机。
司机穿着笔挺的制服,戴着白手套,礼貌而专业。
车子驶入NMIN市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最终停在一栋设计感十足丶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前,这是南宁最负盛名的奢华酒店之一。
李言预定的是一间位于高层的豪华江景套房。
进入房间,视野豁然开朗。
全景落地窗外,豌的邕江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江面上船只点点,对岸是充满活力的城市天际线。
房间面积很大,装修风格是现代奢华与本地元素的巧妙融合。
他放下背包,简单洗了把脸,冲掉旅途的微尘。
时间尚早,刚过下午三点。
李言没打算在酒店多待。
背上那个轻便的丶只装了手机丶钱包丶充电宝和纸巾的小腰包,他拿出手机快速搜索了一下,水街。
出门,在酒店门口拦下一辆计程车,直奔目的地。
水街,名副其实。
这里是南宁老饕们的秘密基地,也是地道小吃的集散地。
狭窄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招牌新旧不一,空气里弥漫着各种食物混合的复杂香气。
油炸的丶卤煮的丶酸辣的丶香甜的——.
人声鼎沸,烟火气扑面而来。
李言的目标清晰,先扫荡南宁本地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
老友粉丶柠檬鸭丶粉饺丶卷筒粉———·
专挑那些店面老旧丶本地人排着长队的小店。
环境大多简陋,油腻的塑料桌椅,头顶是呼呼作响的老式吊扇。
第一站,老友粉。
当那碗热气腾腾丶色泽浓郁丶散发着独特酸笋「臭味」和豆豉丶辣椒丶蒜米爆香气息的粉端上来时,李言的味蕾瞬间被唤醒。
米粉爽滑,汤头酸辣咸香,带着锅气,配料丰富:瘦肉丶猪肝丶酸笋丶豆豉丶辣椒丶
蒜末一碗下肚,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肠胃熨帖,通体舒畅。
接着是柠檬鸭。
他打包了半份,用简易饭盒装着。
边走边用手捏起一块鸭肉送入口中。
鸭肉紧实有嚼劲,表皮带着微微的焦香,柠檬特有的酸香和子姜的辛辣完美融合,既解除了鸭肉的油腻,又极大地刺激了食欲。
好吃!
粉饺晶莹剔透,皮薄得几乎能看到里面饱满的馅料,蘸上店家特制的黄皮酱,咸鲜中带着一丝果香的回甘。
卷筒粉则是用米浆蒸成的薄皮,卷入炒好的肉末丶豆角丶胡萝卜等馅料,再淋上酸甜的番茄酱汁和花生碎,口感软糯丰富。
他一路走,一路吃。
看到感兴趣的摊点就停下来买一份。
看到想尝的就买。
这种纯粹的丶由心而发的消费自由带来的满足感,踏实而温暖。
不到两小时,肚子已经七八分饱。
在南宁停留了一天,把网上口碑爆棚和本地司机推荐的几家老字号小吃扫了个遍。
第二天一早,李言退了房,打车前往南宁东站。
搭乘高铁,一个多小时便抵达了此行的核心目的地一一柳州。
一出柳州站,一股独特的丶极具辨识度的气味便隐隐约约地飘散在空气中一—那是螺蛳粉的灵魂,酸笋的味道。
李言没有选择去市中心那些装修精致丶连锁经营的网红螺蛳粉店。
他拿出手机,在各种美食APP和本地论坛里深度搜索,又在打车去老城区的路上,特意问了几个看起来像老柳州的计程车司机。
最终,综合多方信息,他选择了一个位于老城区边缘丶据说开了二十多年丶只做街坊生意的苍蝇馆子。
店名直白得近乎简陋一一「阿婆螺蛳粉」。
门脸极小,褪色的招牌甚至有些歪斜,门口就支着几张矮小的摺叠桌和配套的红色塑料凳。
此时正是午饭的高峰期,店里早已坐满,店外也挤满了食客。
大多是附近穿着工装的工人丶穿着汗衫的老街坊,还有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
人声鼎沸,充满了最原始的市井活力。
李言到的时候,运气不错,角落一张小桌刚好有人吃完起身。
他赶紧两步并作一步过去,占据了这宝贵的「席位」。
塑料凳确实矮,他180cm的身高坐下,感觉膝盖几乎要顶到胸口。
桌面覆盖着一层经年累月形成的油光,摸上去有些粘手。
但他毫不在意,扬声对着忙碌的灶台方向喊道:「老板,一碗螺蛳粉,加炸蛋,加鸭脚,加豆泡!微辣!」
「好嘞!稍等哈!」灶台后面传来老板娘中气十足丶带着浓重柳州口音的回应,伴随着大勺敲击锅边的声音。
等待美食的空隙,李言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周围这鲜活的一切。
他的目光很快被店门口斜对面一小片空地上的景象吸引。
那里聚集着七八个年轻人,一看就是典型的「精神小伙」和「精神小妹」组合。
头发是他们的第一张名片,金黄丶粉红丶甚至还有一缕原谅绿,在午后的阳光下格外扎眼。
紧身的T恤或背心勾勒出或瘦削或略显单薄的身材,露出的手臂上花花绿绿的纹身。
下身是破洞牛仔裤或者印看夸张图案的短裤,脚踩廉价的运动鞋或厚底松糕鞋,几辆改装过的丶贴看各种萤光色贴纸和夸张排气管的「鬼火」摩托车歪歪扭扭地停在旁边。
他们咋咋呼呼地聚在一起,大声说笑,互相推揉打闹,人手一支点燃的香菸,吞云吐雾,动作刻意地模仿着老港片里的「古惑仔」派头,试图营造一种「社会人」的气场。
其中一个染着刺眼黄毛的小子嗓门最大,正唾沫横飞地比划着名什麽,旁边几个小弟模样的跟着起哄,发出夸张的笑声。
李言看着这一幕,觉得有点好笑,又莫名地有点感慨。
这种年纪,这种打扮,在主流社会的眼光里,可能就是「非主流」丶「傻逼」的代名词。
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个咋咋呼呼的黄毛小子,掏出他那部亮闪闪丶外壳还镶着水钻丶
疑似山寨的苹果手机,嬉皮笑脸地拨了个电话,对着话筒了几句本地话。
没过十分钟,真的就有两个穿着同样风格「清凉」吊带衫丶热裤丶脸上画着与年龄不符的浓妆的小姑娘,骑着一辆粉色的共享小电驴,「突突突」地过来了。
其中一个头发染成了相当扎眼的粉红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