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朱元璋:妹子,你娘家还有人在就好了(1 / 2)

加入书签

烛影摇曳。

用过晚膳后,朱元璋歪在圈椅里,手里捧着卷《史记》,眼角却不时瞟向对面绣墩。

马皇后就着铜雀灯台的亮光,针尖在鞋垫上穿梭,鬓边一缕银丝垂下。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朱元璋把书卷往腿上一拍,「咱和你,倒真成了锦衣夜行的人。爹娘走得早,如今连老家亲族都没了。」

银针蓦地停住,马皇后眼神幽幽,像是看见定远城外飘着雪的岔路口。

十岁的少女裹着破棉袄,父亲把最后半块麸饼塞进她怀里:「跟着郭兄弟,好歹有条活路。」

马蹄声远去,那道背影在风雪里缩成黑点,从此只出现在梦中。

「前日尚宫局呈上来的绣样,都是龙凤呈祥。」朱元璋突觉失言,忙转开话头,「还是妹子绣的鞋垫实在,咱穿着巡边都不磨脚。」

马皇后摩挲着鞋垫边磨毛的锁边,这是雄英周岁时她绣的。

那时娃娃总爱攥着缎面上的金线玩,倒省了买拨浪鼓的铜钱。

「我爹也不知道在哪,那年雪真大,爹的羊皮袄都结了冰碴子。」她望着烛火轻轻说,「他把我推进郭府角门时,门房养的黄狗叫得凶。」

朱元璋放下书卷。

知道马皇后说的是他岳丈马公。

马公当年是个豪侠,因为激愤杀了元朝的酷吏,被迫逃命。

带着女儿,逃到了定远,把女儿托付给了好兄弟郭子兴,自己单独向南继续逃命。

「郭大帅初见你就说,这丫头眼里有火。」他伸手去够茶壶,「当年咱偷宰了军马给你补身子,挨了二十军棍也不亏。」

「后来才知道,那马肉全被你掺进伤兵粥锅里。」马皇后笑着摇头,针脚忽然一滞,「前日尚膳监说岭南进贡了龙眼乾,倒让我想起爹逃难前埋在后院的酒瓮。」

朱元璋起身,安慰道:「咱派锦衣卫向南查,活要见人,死……总要给你个坟头烧纸。」

马皇后指尖拂过绣绷上并蒂莲,这花样还是父亲当年画在陶碗底的。

那年中元节,父亲蘸着釉料在粗陶碗上描红鲤,却被徵税的胥吏踹翻了画案。

「爹若活着,该有七十了。」她轻叹一声,「当时他逃难,把仅剩的钱袋给了我,他就只带着他的那把刀。」

可她的记忆里,还是她爹逃难时,不到三十的样子。

这麽多年过去,反而越来越清晰。

……

烛影微微晃动,殿外传来珠帘碰撞的脆响。

老太监躬身通报声刚落,太子妃吕氏已牵着朱允炆跨过门槛。

「儿媳携允炆给父皇母后请安。」吕氏屈膝跪拜,指尖虚扶在朱允炆肩头。

五岁孩童恭恭敬敬的跪下,十分板正的磕头:「给皇爷爷,皇奶奶请安。」

朱元璋放下茶盏,终于有了笑容。

马皇后瞥见小孙子藏在袖中的手攥成了团,温声道:「好孩子,到皇爷爷跟前背段书。」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童声如春溪破冰,朱允炆仰起脸时,额间还沾着方才叩首蹭到的香灰,「皇爷爷,孙儿昨儿新学了《泰伯篇》。」

朱元璋身子向前倾了倾:「且说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何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