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54 真假彦祖(1 / 2)

加入书签

苏轼所料不差,老苏果真允了兄弟二人赴宴,并将两贯钱交予长子。虽说是由林家兄弟做东,苏门子弟却不可失了体面,教人看轻。

苏辙本不欲前来,他自觉学业不精,当以圣贤之道自持,岂敢耽于饮馔?

然既得父命,更兼长兄催请,加之须归还前次所借油伞,是以此番赴宴乃是出于情义,绝非贪图享乐。

苏轼却毫无心理负担,跟回自己家一样大喇喇跨过门槛,未待李二郎招呼便扬声道:「吴掌柜,眉山苏氏践约而来,笔墨何在?」

这般作派引得林希等人面露诧色。

苏辙只得向四人解释兄长与店家立约拟写食单抵偿琉璃杯之事,自然隐去了当日仓皇翻窗丶险被父亲撞破的窘迫情状。

李二郎唱个喏,道声贵客稍待,折身进后厨禀报。

吴铭立时洗个手出来迎客,不忘嘱咐二郎备下文房四宝:「把我新买的两幅手卷取来。」

「二郎省得!」

堂前立着六位青衿,执伞而立的正是二苏,馀下四人则是前日打过两次照面的年轻书生。

吴铭叉手行礼道:「吴某怠慢,乞恕不周。」

苏轼递过油伞:「掌柜的请看,伞面水珠犹在,这伞吴掌柜借得及时,我二人还得也算利落。」

从二苏手里接过伞,吴铭现在确定,前日在状元楼,这四位书生所持油伞正是这两把,伞上的水珠多半是在那时留下的。

苏轼忽然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有桩趣事须与掌柜分说——彦祖兄!」

话音刚落,吴铭和一玉面书生同时应声。

众人皆是一怔,两个彦祖面面相觑。

吴铭端详眼前人,见其面若冠玉,剑眉星目,站姿挺拔如松,端的仪表堂堂。

好家夥,碰上真彦祖了!

苏轼抚掌笑道:「巧极!王兄表字彦祖,吴掌柜少时开蒙亦得此表字,二位彦祖缘聚于此,合该把盏共叙!」

满堂溢满笑声。

这位真彦祖名叫王汾,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人;昨日来订宴的则是林希,与其胞弟林旦来自福州福清;第四位书生胡宗愈,则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士。

加上二苏,六人皆是来东京寄应的外地考生。

苏轼忽然轻「咦」一声,望着二郎徐徐铺开的两幅手卷讶然:「贵店的食单竟用手卷写就?」

吴铭笑起来:「此非食单,欲烦劳二位苏相公赐墨宝八字。」

上回大苏失手打碎一个琉璃杯,原是约定手写一份食单抵偿。

开业那天张涛送来的贺礼令吴铭改了主意。

让未来的书法大家手写食单未免大材小用,谢清欢的小楷娟秀工整,食单完全可以由她执笔。

虽说眼下的大小苏只是一介书生,书法造诣亦未至炉火纯青,但由兄弟二人共题一联,待他日二苏名动天下,今日之事便不失为一段佳话。

苏轼问道:「哪八个字?」

吴铭正色答:「庖丁鼓刀,易牙烹熬。」

大苏啊,以后写《老饕赋》记得付我版权费!

说罢又补一句:「此乃友人谬赞,言过其实,吴某岂敢自比庖丁丶易牙?」

苏轼断然道:「凭吴掌柜的手艺,当得此誉,换作我是那位友人,亦会送你这八个字!」

林希等人闻言相顾愕然,惊讶的同时不免有些不以为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