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 三更灯火五更鸡(1 / 2)
老梅称众师生正忍饥挨饿,显然是夸大其词。
崇明门周边的食肆只是拒绝无偿供餐,而非不做生意,只要肯掏钱,不愁没东西吃。
监生就不说了,能进国子监的都是京官之后,会缺这点钱吗?
太学生中倒是有不少寒门和庶民子弟,可朝廷不仅包他们食宿,每个月还发「零花钱」,虽然本朝发的不多,每月仅三百文左右,买两个炊饼填肚子总不成问题。
只打个烊的工夫,吴铭竟碰上好几拨出来觅食的太学生。
每当对方问起,他便顺势推销一波及第粥,惨遭N连拒。
「刘牙郎走了?」
谢清欢自灶间布帘后探出头来。
吴铭点头称是。
「师公也走了,他让我告诉你一声。」
「知道了,二郎呢?」
「刚刷完碗。」
结算时刻!
川味饭馆和昨日持平,吴记川饭晚上收入1700馀文,加上白天的结馀,共7200馀文,扣除谢丶李二人的工钱,剩6900文左右。
随后造册记帐,前几日的帐单他都留着,此时便叫来小谢,让她一一补上,谁让徒弟写得一手好字呢,记帐这事非她莫属。
当然,本地商户搞阴阳帐本偷税漏税的在所多有,莫说北宋,哪怕是21世纪,这种情况也难以杜绝。
吴铭是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违法乱纪的事是决计不会做的。
「还有一事。」吴铭把李二郎也叫了过来,「荔枝腰子和酒炊白鱼须改个名,前者改作荔枝腰花,后者改作清炊白鱼。你二人往后莫要叫错。」
改一个字足矣,仿状元楼荔枝腰子的食肆比比皆是,基本都只改了一个字:荔枝焙腰子丶荔枝白腰子之类。
改名并非重点,重点是不能照抄,要麽用不同的方法来做,要麽就改换不同的食材。
谢清欢疑惑:「清炊白鱼的清字何解?」
吴铭想了想说:「即不放酒的意思。」
以后在东京卖这道菜,直接上清蒸白鱼即可,若是川味饭馆的客人点这道菜,再换成酒蒸。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此时尚未推行三舍法,太学亦未扩招,现有太学生不过五六百人,按学力高低分成不同斋舍,每斋约30人,斋舍内设有集体宿舍和公共书案。
彼时尚有许多富家子弟嫌太学条件简陋,如今迁到崇明门外的官舍中,把不同斋舍的生员混在一起同吃同住,所有人都开始怀念曾经的美好。
有些人是真的卷,以前分了斋只是有所耳闻,现在眼睁睁看着人家挑灯夜读,你睡得着觉吗?
「之道兄,该歇息了。」一书生打着呵欠劝告,「再不歇息,明早恐怕要睡过头。」
刘几瞥一眼不远处奋笔疾书的程氏兄弟,断然道:「我若不睡,岂会过头?」
话音未落,便见程氏兄弟猛地挺直腰背。
他明白,这是应战的讯号。
战便战,谁怕谁!一直以来,他都是斋舍里最后一个上床的人,此例绝不可破!
往灯里续点油,接着读书接着卷!
「咣——天色阴晦!」
头陀的打更声渐去渐远,远处亦传来寺庙的杳杳钟声。
伏案酣睡的刘几立时惊醒,扭头朝程氏兄弟看去,但见二人慌忙坐起,分明比他晚醒片刻。
终究是我刘某人技高一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