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尘埃落定,易中海绝路(9k)(2 / 2)
这是王主任所不能忍受的结果。
奈何这次的事情比较特殊,而且连王桂花这样的当事人都那样,王主任也不好公开追究其他人的责任,只能批评和警告一番。
相比较起来,当初何大清和易中海那麽大的事情,整个院里居然没人散播出去,全都守口如瓶,这才是让王主任震惊和头疼的情况。
尽管这事情比较复杂,何大清动手也不是毫无原因,并且易中海自己为了颜面和自身处境考虑,主动选择了息事宁人,并且连自己断根的事情都瞒着所有人,可改变他们无视法度的事实。
不止是易中海跟何大清两个当事人,更是院里这些人的淡漠无视,甚至主动帮忙遮掩。
也就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当时街道办还没有成立,王主任也没负责这边的工作,再加上易中海的恶行明显更突出,否则这个案件可没那麽轻描淡写。
整个四合院,也就李红兵一家能够让她刮目相看。
虽然当初何大清跟易中海的事情,李红兵也是其中的知情者之一,但因为当时李红兵跟易中海的关系,再加上何大清和易中海两人已经「私了」,所以王主任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过于苛求,甚至还主动把他找起了理由。
不管怎麽说,李红兵当初揭发检举聋老太冒充国家功臣和烈属,之前维护妻子和尊重妇女地位和权利,再加上这次以德报怨,主动替王桂花这个受侵害和压迫的妇女发声,显然在王主任这里刷满了好感度。
现在王主任看李红兵,简直是滤镜十足。
更何况。
眼下作为李红兵妻子的陈雪茹,身上更是齐集了国家捐助物资丶举报和协助抓捕敌特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公私合营的几大光环和荣誉。
两口子都是这样三观正和有觉悟,并且对国家都有贡献的存在,王主任凭什麽不能对他们另眼相待。
都不用院里这些人衬托,在王主任的心里,他们都是不一样的。
但凡都是像李红兵和陈雪茹这样的,他们街道办就不用天天那麽忙,各种事情和麻烦不断了。
「今天就这麽两件事情,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鉴,回去都好好想想,大家先散了。」
宣布完了易中海跟何大清的案件处理结果,把该说的都说了,王主任显然也没有继续占用大家时间的想法,在解散众人的同时,却有对看作为管院大爷的阎埠贵和杜建国说道:「老阎和老杜你们留一下。」
随着王主任这句话出来,本来心里已经志怎不安的阎埠贵和杜建国他们,更是紧张了起来,都忍不住冒起了冷汗。
都到了这个时候,不论是阎埠贵,还是杜建国,自然都不会认为王主任专门把他们留下来,是为了表扬他们。
果不其然。
被留下来的阎埠贵和杜建国,直接遭遇到了王主任的一番输出,严厉的批评他们之后,又采用怀柔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
院里的其他人也就算了,但他们可是这里的管院大爷,不能光享受荣誉,而不担起自已的责任。
对于他们,王主任不仅仅是失望,更多的是心累。
他们街道办,就算是再加上派出所的人,相比较于整个辖区的人数,总共也就那麽些,不可能事事俱到,还是要依靠和结合群众,才能更好的把工作进行下去。
如果人人都像这院里的人,都像阎埠贵和杜建国他们这样,那他们工作的开展,可就更加困难了。
主要从他们街道办成立开始,这个四合院就接二连三的发生一些事情,而且好几件都是引起上面重视的案件,甚至还上过报纸新闻,王主任都怕接下来又出什麽么蛾子,自然要重点警惕和留意。
整个辖区内,这个四合院,也是独一份了。
第二天。
易中海抛头露面的日子。
上一次享受到这个待遇的,显然是聋老太,算上他们以前的关系,倒也是一脉相承。
主导这次行动的,并不是街道办,而是妇,并且由派出所协助。
显而易见。
因为易中海虐待和压迫妇女的性质恶劣,上面尤其是妇组织,有意把他塑造成反面典型,想要警示世人,并且藉此展开一波宣传,进一步深化妇女解放的工作。
面对易中海的这个下场,李红兵并没有幸灾乐祸的跑过来落井下石。
不是李红兵大度,而是他完全没有这个兴致,对于他来说,只要解决了易中海的这个隐患,就已经足够了。
至于易中海的下场有多凄惨,即便是看了,李红兵也不会觉得多爽或者解恨。
对易中海,李红兵可没有什麽恨。
真要有这东西的话,早就把易中海往死里整了,而不会等到现在。
如果不是易中海自己作死,非要拿家人来威胁李红兵,也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说真的。
虽然是打着解救妇女的旗帜,可易中海和王桂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李红兵可不会对王桂花产生什麽同情。
别看王桂花当初受到了易中海的欺骗,可这麽些年下来,跟易中海一气,她并不是完全的无辜。
对内,王桂花是受害者。
可对外,她却未必了。
不止是李红兵,就连他们院里的人,都几乎没人过来凑这个热闹。
因为丢人。
要是被人给认了出来,他们是和易中海一个院的人,那简直是社死。
由于易中海的缘故,整个四合院的住户们,现在都抬不起头了。
倒是傻柱,也不知道从哪搜罗来了一些臭鸡蛋和烂菜叶,直接上前一顿招呼,引得一阵鸡飞狗跳。
烂菜叶好说,可在这个物资紧张的年代,鸡蛋这种好东西都不够吃,能放到臭也是少见。
从傻柱的这个准备,就足以看出他为了「招待」易中海,是有多麽的「用心」。
如今除了王桂花以外,恐怕没有人比傻柱更恨易中海。
虽然这次何大清只判了个三年,这样撑过这段时间,就能够出来一家团圆,可如果不是易中海的话,何大清本来可以不用进去的,而且他现在进去,峨嵋酒家的那份工作,也跟看去了。
有了案底在身上,即便以后再出来,想要再找一份工作,尤其是像峨眉酒家那麽好的岗位和待遇,基本是不可能了。
傻柱这样「显眼包」的行为,自然也引起了易中海的注意,不过看到他出现,原本已经麻木了的易中海,非但没有愤怒,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得意和痛快的神色,甚至对傻柱发起了挑畔的嘲讽。
这次他虽然栽了,可好歹也拉了何大清当垫背,傻柱越是恨他,就越证明何大清的下场好不了。
只可惜。
并没有人告诉易中海关于何大清的结果,否则如果知道他只被判了区区三年,易中海肯定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心里更会直接憋屈死。
他的大宝贝啊,竟然只换了何大清的三年。
关键如果不是因为痛失这个,易中海也不会性情大变,甚至对王桂花那样。
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情,他现在更不会落得如今的下场。
此时的易中海,还全然不知道他究竟是因为什麽,才导致他自己走向了灭亡。
纵使这一切,都是易中海自己已种下的因,可如果没有人引动,说不定他这辈子都不会吞下这个果。
不过让易中海感到庆幸的是,这次他竟然没有领花生米,反而捡回了一条命。
即便落了个发配北疆,也是惨澹结局,可对易中海来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只要人活看,就还有希望。
说不定。
他以后遇到了什麽机会,或者老天眷顾,命运出现了转机呢?
数日后。
带着这样美好的侥幸和幻想,易中海和其他「同伴」们,一起坐上了前往北疆的火车。
这个时候的北疆,可还是等着开拓和发展的阶段,并没有那麽美好,可对于本来已经做好踏上黄泉路准备的易中海而言,却是生的希望,当一个人濒临绝望,甚至已经彻底放弃和妥协的时候,忽然有一束光出现,就像是落水的人,忽然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只是当易中海真正来到那个参加劳动的农场时,却是发现这里条件比他想像的艰苦,并且伙食不能说一般,甚至是极差。
一开始的希望,开始被每天辛苦的劳动而逐渐消磨。
关键是。
在繁重的体力劳动过程中,让易中海始料未及的是,身体开始出现了问题。
「报告,我肚子疼——」
某天劳作结束,到了放饭的时间,实在坚持不住的易中海,连忙举手报告了起来。
看到易中海捂着肚子躺在地上,脸色煞白,且冷汗不断的样子,之前还以为易中海想要假借身体不舒服逃避劳动的管教,也不得不重视起来,连忙让人把他送到了医务室。
劳动农场的条件艰苦,虽然配备了医务室,但留守在这里的医生,却是一个半瓶水的土郎中。
把了把脉,又问了易中海的一些情况,对方皱着眉,开口说道:「他这个情况不好说,我先开点药试试,如果不管用,那就只能去县里的医院了。」
「去县里」
听到对方的话,管教却是皱了皱眉,倒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易中海身上的情况,这里的医务室要是治不好,也就只能往县里的医院送了。
尽管易中海是个罪犯,而且是个重刑犯,他们也不可能坐视不管,什麽都不做,任由他噶在这里。
只是从他们农场到县里,距离不是一般的远,路也不好走,汽车经常开不进来,在半路上歇菜是常事。
大多数时候,牛车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送易中海去县里的医院,麻烦和费时间是一回事,路上可够折腾的,就是不知道人受不受得了。
别万一还没等到医院,人就先噶在半道上了。
所幸第二天的时候,易中海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又重新参加了工作。
偏偏。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明明这天晚上还好好的,转眼天亮的时候,躺在大通铺上的易中海,已经没气了。
本来身边的劳友们,还以为易中海是昨天干活太辛苦,导致睡得太沉了,可当发现易中海的身体已经彻底没了气息和体温时,却是把他们一群人吓得够呛。
想到昨天一整晚,就这样跟这位「仙友」睡了一夜,大家的心里都有种惶惶的感觉,想起来都害怕不已。
发现这个情况的管教,也十分无奈,只能上报。
之前吃了药,明明都已经好了,昨天还干了一天的活,谁也没想到人就这样突然没了,连抢救的机会都不给他们。
对于易中海的事情,农场自然展开了调查,不过在排人为因素后,只能定性为疾病意外了。
像易中海这样的情况,只要不是人为,没人会费劲扒拉去给他做什麽户检,究其死因就算不出事,他这辈子基本也只能待在这里劳动,一直到老死。
如今这个结果,也算是一种解脱。
随着这边调查结束,有了个结果,易中海人没了的事情,也传回了四九城这边。
虽然让人意外,但也没引起什麽波澜。
没多久。
李红兵也从王主任这里,了解到了这个情况。
「人没了?」
得知这件事情,李红兵愣了一下之后,很快又淡定了下来。
「是的,头两天的功夫,还说肚子疼,专门去农场医务室看了,吃了些药,第二天情况好转,还参加了劳动,结果一晚上的功夫,人就没了———」
听着王主任感慨的这些,李红兵基本已经确认,是自己当初那一脚,送了易中海最后一程。
这也是李红兵学会那一招,第一次用在人的身上,并不是很有经验。
知道会留下后患,不会让易中海接下来好过,但具体到哪种程度,其实还不是很确定当然了。
这跟易中海当时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还有到了北疆的劳动农场之后,连续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有关,否则就算易中海的结果一定,也不会爆发的这麽快。
满打满算,加起来也没多少天的功夫。
在易中海威胁自己之前,李红兵从来没有想到,他和易中海有一天会走到这一步。
不过这都是易中海咎由自取,怪不了任何人,李红兵也不会后悔踢出的那一脚。
一切尘埃落定,李红兵心里没有任何的压力,反而有种轻松的感觉。
这一回,是彻底没有后患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