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4(1 / 2)

加入书签

雅,出奇地好看。

小鹤年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模仿上了。

裴母是不敢正眼看陌生男人的,尤其还是读书人,身份高。

她早就悄悄下桌了。

读书人讲究男女不同席不同桌的,大儿就这般讲究。

她又佩服二郎媳妇,现在咋那么胆儿大呢,一点都不怕。

沈宁听萧先生夸自己,谦虚一句,“豆花大同小异,是酱汁独特一些。”

萧先生又问酱汁是如何调制的,可是独家秘方?

沈宁笑道:“就是我三婶儿给的大酱,我用几滴油炝锅,葱花野花椒粒爆香,加了两勺水,再加两勺酱,可惜没有虾皮紫菜,否则更要鲜美呢。”

豆瓣酱里面有黄豆的油和氨基酸,所以吃起来觉得鲜美。

酱油就是用黄豆酿造的,那么鲜美就是黄豆里的氨基酸。

萧先生点头,“大嫂是个会吃的。”

他品完豆浆和豆花,觉得十分不错,就想给小少爷和阿鹏也买些回去。

他有心让小少爷过来坐着边吃边歇脚,又怕小少爷嫌折腾。

虽然这户人家干净整洁——倒也不能说多干净整洁,毕竟家徒四壁的,屋里也没什么家什儿,光溜溜的,墙壁是泥土墙,倒是打扫得干净,这半天也没往碗里掉灰什么的,可小少爷肯定还是嫌弃的。

他没让烧水冲油茶面,毕竟小少爷吃腻歪油茶面了。

他请沈宁往水囊里灌了一些豆浆,又让把竹筒打满豆花,浇上料汁,他自己有勺子。

小鹤年和小珍珠对竹筒很好奇。

有盖子哎。

盖上不撒哎。

能装水能装饭呢。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呢。

萧先生看桌上饭笸箩里还有烙得焦黄的饼子,显然不是麦粉做的,闻到米香,那就是小米,大黄米黏性大不是这般模样。

他又要买几个小米煎饼。

沈宁几个也吃饱了,给裴父留三个,剩下有五个都给萧先生装他的干粮口袋里了。

萧先生接过去,脑子早就盘算好了。

在县城吃一碗豆浆要两文钱,一碗豆花要三文钱,这种饼子……没见过,但是馒头两文一个。

自己装的豆浆多,给五文,豆花也算五文,饼子十文。

他飞快地算着账,又看到灶台上的豆腐。

豆腐清口吃不算美味,豆腥气重,他不喜欢,但是小葱拌豆腐,加了酱汁,那就另当别论。

桌上主家吃过的,他方才没尝,既然有干净的倒是可以带走一份。

沈宁看他视线落在豆腐上,“先生,给您个木碗装一些吧。”

这是她穿越后见到的第一个正儿八经的文人,即便不知道对方的履历,但是看对方的气质也知道没错。

这让她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见到大学生或者教授一样的感觉。

萧先生没拒绝,反而颔首致谢。

裴大柱给的木碗派上了用场。

萧先生把水囊和竹筒挂在腰间,拧紧是不会洒出来的,左手拎着干粮口袋端着碗,右手掏向袖袋摸出一串红绳系住的铜钱。

这串钱还剩下28文,足够买这些吃食加一个木碗的,毕竟乡下物价比城里低很多。

看着萧先生递过来的钱,裴母、小珍珠和小鹤年都惊呆了。

竟然可以赚钱!!!

在乡下很难赚钱,除非是去大户家打零工,或者去镇上粜粮食。

在乡下自己人只能交换东西,比如想卖豆腐就只能换豆子,可换不来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