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7(2 / 2)

加入书签

宋福瑞笑道:“我二嫂舍不得加糖,刚才我让小厨房给娘加了糖回锅的。”

沈宁说了素鸡适合一切肉的做法,和肉一起做更好吃,自己单吃也不赖。

确实如此。

宋母又尝了素烧鹅,确实好吃,再尝尝油豆腐,立刻就想出几个新菜式。

她对宋福瑞道:“以后咱家不从柳家买豆腐了,直接从你二舅兄家买,买多少让你大嫂和采买说。”

宋福瑞拿乔了,“娘,我二舅兄家远,管事每天跑多累啊。豆腐还是从柳家买,就这个素鸡、油豆皮、油豆腐、腐乳还有腐竹从我二舅兄家买就好。”

他掰着手指头一样样数,生怕数漏了。

宋母:“豆腐不好吃,也不是非得天天吃,买这些的时候顺便捎几斤就行。”

儿子说远,每天跑累,不过是撒娇耍性子罢了。

怪她以前说远,不让他总陪媳妇儿回娘家。

其实就那么几里路,管事儿每天赶着驴车,一会儿功夫就买回来。

几天买一次也行,这些东西也不是非得现做现吃。

宋母尝了那个腐乳,确实比柳家的好吃,这豆腐娘子真有两把刷子。

她道:“这个腐乳要多订些,回头往其他铺子里发一些给他们佐饭,宋家庄那边也送几坛子去。”

这差不多就得订个五六百斤的样子。

宋福瑞高兴得很,有一种亲戚这么多年,他终于能在岳父家抬起头来的感觉。

他娘和大嫂这些人以前瞧不起他岳家,可实际他在岳家面前抬不起头好吧?

她们那是瞧不起他岳家?那是不给他做脸!

让他觉得自己没用。

那怎么滴,他自己看中的媳妇儿,就是比娘选的好,他不稀罕谁稀罕?

别人稀罕他还不干呢。

说完吃的,他又开始说火炕。

“我二舅兄能耐呢,新屋子盘了火炕,说是北方冷地方才会盘,咱这里都不会。”

他站起来在宋母的屋子里比划,“娘,你看啊,你三间屋子连个隔间也没有,一到冬天穿堂风嗖嗖灌,你装了暖阁烧着炭盆都不好使。”

那炭盆熏笼的还得小心,关门闭窗会熏死人。

火炕就没这个问题了。

他描述的跟高里正脑补的差不多,大炕那么一通,人躺上面甭提多舒服了。

白天热乎,晚上还能烙腰腿呢。

“娘,你和我爹腰和腿不好,冬天怕冷酸疼,要是有火炕睡着,保管舒服很多。”

被他说的,宋母很心动。

年纪大了,腿脚就会不好,畏寒怕冷,腰酸腿疼。

火盆、炭盆、熏笼就是有安全隐患。

冬天她顶多用木板子把床四周围出一个隔间,里面放熏笼。

也热乎不到哪里去。

宋母虽然跑生意,却也没去过北方。

主要是布匹生意南方更好做。

就说这会儿,北方几个省份虽然种棉花,可他们都不会用棉花织布,还在织麻布,所以他们种的棉花只能低价卖到南边来。

宋母自然也没往北方跑过。

没去过,她就没见过火炕实物。

人对没见过的东西,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