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8(1 / 2)

加入书签

县城打工族没那么有钱。

有钱老爷们也不太一早一晚的又累又饿又困。

关键现在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不行,小吃摊儿赚的就是辛苦钱。

即便现代人口多,推车子卖煎饼果子能赚钱,也并不能发财,还是赚辛苦钱。

古代更如此。

当然肯定比种地的庄户人强,在大城市一年赚个二十两出头还是可以的。

高里正:“饭馆儿里肯定行。回头教给常老板他们,他们卖货栈码头苦力吃食,量大管饱,不少赚。”

卖给他们甚至不用加鸡蛋,就卷着素鸡油豆腐和腌白菜就行,卖四五文。

这么一大个,足够他们吃饱的。

不知不觉高里正吃饱了,还打了个饱嗝,“阿宁,我和你商量个事儿,我这里也打算再添几个人儿。”

沈宁点头:“里正伯你说。”

高里正:“我大舅兄家的孙子,叫陶启明,小伙子有劲儿勤快,为人开朗,性情稳重,不闹事不嘴碎。我先带他几天,回头让他去邻县试试。”

原本他寻思先从熟人入手,再由熟人一波波介绍,半年差不多能把县城拿下来。

他没去想自己开铺子零售的事儿,因为县城有好几家酱菜铺子,主卖酱油、酱料、酱菜、豆制品等,他们再开没有优势,不如就发货给张老板和其他酱菜铺子。

这一次张老板也给他介绍了一家酱菜铺子,进货量不小。

他算着县城零售差不多就这样了。

现在既然张氏带人跑县城,他寻思自己去开发一下邻县。

当然不是两眼一抹黑贸然开发,还是熟人介绍。

这一次除了寺庙和酱菜铺子另外一个就是东南边成安县的曹家船帮。

跑船帮的三餐不定,基本都是窝头就咸菜。

豆腐娘子的腐乳、腌白菜、卤素鸡、油豆腐等很合他们口味,当然还要配上那个煎饼。

煎饼比砸破头的窝头好吃多了。

不过因为距离远,高里正出于安全考虑,把油豆腐剔除了。

这东西他们想吃可以自己炸或者从县城进货。

现在县城那几家豆腐坊除了素鸡还没做出来,油豆腐和腐竹、豆皮笋都有了。

因为沈宁和高里正这边定价不高,所以老主顾一个都没流失,而且还带着另外三家豆腐坊也定了合理的价格。

原本依着他们,油豆腐咋不得十五文一斤?

毕竟是油炸的呀,油多贵呢!

曹家船帮定了不少素鸡、油豆皮、腐乳和腌白菜。

从成阳县去成安县可以坐船从莲河一路南下,比去其他地方方便,所以高里正想试试。

沈宁诚恳道:“里正伯,从咱们这里往县城发货就很费时间了,如果再往成安县就太远。”

高里正:“咱走船运……”

没等说完,他自己先冷静了,对呀,冬天可以,那暖和天呢?

素鸡也是豆制品,天热会馊会发黏发霉的。

他一拍脑袋,笑道:“我被你大堂嫂刺激的只想多拉拢几个客户了,忘记这茬儿了。”

沈宁笑道:“也不是不可行,等咱们规模再大点,去县城租房子开作坊,再去成安县开分作坊就是了。”

这样可以解决运输问题。

高里正一拍大腿,“我咋没想到这茬儿,哎,年纪大了这脑子就是古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