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5(1 / 2)
他们从地窨子里出来,又帮裴长青装锅。
天色黯淡,为了方便干活儿,裴长青在小锅灶里拢了一堆火,他打算把新买的一口锅暂时装在原本的锅框里。
之前的锅搬到新屋去了。
沈宁:“以后越来越冷,灶房这里主要做熏货,蒸煮的还是在屋里。”
现在做素鸡、腐乳、腌白菜啥的都在东边三间屋子里了。
沈宁一家除了把被褥衣服和日用品搬走,其他的基本留在这里,正好给妇女们干活儿用。
累了的还能去铺了草垫子的木板床上休息一下。
裴长青:“那把专门做熏货的锅装上,新买的两口锅回头装到东屋里?”
东屋里没有锅灶和火炕,还得现加。
砌锅灶容易,盘炕加砌烟道开屋顶加烟囱有点麻烦。
主要是谭家这屋子不行,未必扛得起开屋顶,即便能开屋顶,又未必扛得住烟囱。
怕把那一块压塌。
他简单跟沈宁沟通一下。
沈宁想了想,“这屋这么破,也不讲究多齐整好看了,安全牢固第一。咱给把房梁加固一下,再砌俩锅灶,砌两盘炕,那烟道不用往屋顶走,就……”她指了指,“从后窗行不?”
裴长青笑起来。
沈宁有点不好意思,悄悄伸手拧他腰,笑什么笑。
裴长青哎呀一声,“媳妇儿,我高兴你帮忙出主意呢。我这叫专业灯下黑,只往屋顶考虑了,没多想。别人家的屋子不行,但是这屋子真可以。”
后窗本身就不大,直接砌烟道出去,在屋后砌一道比屋顶高点的小烟囱就行。
因为屋子开间窄,火炕也像宋福瑞屋里那样直接占据一整面山墙的跨度,这样锅灶开在南窗边儿,烟道砌在北窗根儿,整个炕面也能暖和。
当然,炕不大,窄窄的一盘,也就竖着睡俩人,可不能像其他大炕睡好几个。
不过锅灶按在炕边儿,以后要煮素鸡什么的,屋里白气缭绕,湿漉漉的,估计也没法睡人。
只能当干活儿的屋子。
要不是这屋子脆弱,裴长青不敢动墙,他就直接在墙上开个洞,然后把烟道砌在山墙外面了。
这样炕还是在南墙下,结构和他们新房一样。
可惜,不敢,怕给整塌了。
被沈宁这么一说,思路打开,他决定在东间西间各盘一条窄炕,砌一个锅灶。
这样天冷了妇女们可以在屋里干活儿。
裴父闻言,问道:“二郎,我也会盘火炕砌锅灶,你那么忙,要不还是我跟你大伯他们弄吧。”
二郎现在一天八百文呢,裴父可不想耽误儿子功夫。
这屋要求没那么高,漏点烟也不打紧,再糊泥呗。
不开屋顶也不会漏雨。
裴母也道:“对呀,让你爹和你大伯他们弄吧,别耽误二郎功夫了。”
沈宁也同意。
裴长青:“成,那爹你们试试。”
裴父自信道:“你放心吧,地窨子我们不是盖得好好的吗?你大伯他们给你和泥砌墙都好好的。”
要这样裴长青就把里正给的那口做熏货的锅装在了外面草棚子里,新锅留着装东屋了。
裴母:“二郎,不行呢,新锅得装咱屋一口,把那个大铁鏊子换下来。”
冬天要烧炕,锅里得添水,这大铁鏊子要是不烙饼可不烧它。
她打算好了,以后烙饼就在墙根支几块土坯砖就好,方便省事。
屋里锅灶还是得装锅。
裴长青看沈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