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0(1 / 2)

加入书签

生,本想让先生在六部轮值,谁知先生竟然不愿夺人权势,反而宁愿在国子监领个闲职,平时给学生们上上课。

皇帝再三授职,先生都坚辞不受,最后他便封先生为国子监司业,同时为太子授课。

先生又委婉推辞,言太子有极好的启蒙先生,无需更改。

皇帝也清楚,不管内阁还是六部,都不是那么容易变动的。

最后就请他做自己的拾遗,采取古称以示尊重,实际就是私人秘书,当然萧先生可比秘书高级,皇帝要请他讲课。

一开始三天一次,后来两天,再后来皇帝每天都想跟萧先生聊聊。

不必讲课,而是随便聊聊,聊聊天下、百姓、各地风土人情,能让他明智见心、见天下、见百姓。

若是以往他想设置这么一个职务,大臣们就够扯皮的,但是如今萧先生没抢六部主官的位置,没抢太子授业恩师的位置,间接地给了他们大人情,自然也没人反对他进宫给皇帝讲学。

皇帝感觉先生是个好老师,能在不经意间为人解惑,却又擅长讲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往往让他听得欲罢不能。

之前那个《镖师千里走单骑,为民女伸张正义追杀五凶》的故事已经收尾。

今儿说的是成阳县一户贫寒农家,靠自己的辛勤和智慧一点点改变家徒四壁的处境,不但自己过好日子,还带着全村吃饱饭的故事。

男的叫裴二郎,女的姓沈,人称豆腐娘子、福气娘子。

第92章 皇帝的难题 县衙来人

故事就从裴二郎去大哥岳家修房子摔破头讲起,一直讲到豆腐娘子开了豆腐坊,跟里正合作生意,裴二郎自己盖了房子,现在正四处为人盘火炕赚大钱。

皇帝听得津津有味。

贵为天子,表面说富有四海,可实际除了宫里,不,即便宫里,他也不是全然了解。

更何况朝廷、京城、地方?

他连国土到底多大都不知道,虽然有舆图,舆图却只是一张纸,并不能给他直观的感受。

萧先生讲的东西却有血有肉,让他知道在他的治下有这样一户有名有姓的人家,他们勤劳、勇敢、善良、正直,他们把原本穷苦的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让人听得心生向往。

皇帝年幼时受过诸多苦楚,身体不是很好,后来虽然多加调养,可总归身子有亏,时有力不从心之感。

他又不服输,被立为太子之后勤奋读书,继位后更是十分勤政。

这样的经历让他尤其爱听这样的故事。

这给他一种自己和国家也如此蒸蒸日上的感觉。

让他生出一种感觉,他吃的那些苦,读的那些书,批改的那些奏章,上的那些朝会,都不是空谈,是具体有效的。

也给他一种安慰,他这个皇帝做得还行,不是朝臣昧着良心歌功颂德。

萧先生一边讲故事,也不动声色地观察眼前的天子。

天子正当青年,却总有不足之相,这是娘胎里带的,加之幼年吃苦过多导致的。

没人能劝一个壮年皇帝保重龙体,不要殚精竭虑。

身在这个位置,有些事情没法避免,除非他不想做个英明的好皇帝。

而他不像先皇那般昏庸,这是百姓之福。

萧先生自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自懂金钱权势以后就对这些没有什么兴趣。

他而今要做的事情,一个户部、吏部没用,甚至整个六部、内阁也没用。

他必须借重九五至尊的权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