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9(1 / 2)

加入书签

有大才,跟谢家小公子不相上下,是萧先生给学生定的师弟,以后想让他们在官场上互为依仗。

以后的事儿说不准,但是人家有靠山,那谭秀儿带着孩子靠上去也没什么不好。

起码她够聪明,以后也能自保。

他倒是不担心孩子,这时候甭管妾生子、丫头生的还是外室生的,只要是男人的孩子那都是家里的血脉,大娘子也不会怎么他们,但是他那些年轻姨娘就未必了。

若是他百年后谭秀自己立不住,那吃斋念佛的大娘子肯定会打发了她。

他坐在晃晃悠悠的轿子里如此想着,又想到沈宁和蔺承君的合作。

不就是陈籼米么,他也不是买不到。

等他到家,直接去了谭秀儿院子里。

不等进屋,就听见大娘子屋里的婆子尖声尖气地训话:“谭姨娘,你要带六少爷去乡下,大娘子不拦着。横竖是你儿子,你不为他上心大娘子也不多管闲事,可箫姐儿不行。箫姐儿是咱陈家的闺女,咱陈家的闺女且宝贝着呢,八/九岁就得学针线、管家、厨艺、读书识字、琴棋诗画,这样式儿的以后才能选个好夫婿。去了夫家才上得了台面,不被人家挑理儿瞧不起,说咱陈家不会教孩子。”

谭秀儿绞着帕子,没敢顶嘴,因为来人是大娘子身边儿的得力婆子。

如今大娘子年纪大了,吃斋念佛的轻易不爱出门,但是家里的事儿又不放手,都是这吴婆子替她传话理事儿。

吴婆子瞥了一眼站在旁边儿大气不敢喘的俩孩子。

闺女陈玉箫,九岁,倒是继承了她娘的好样貌,小小年纪一副美人坯子样,保不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好好培养,以后兴许是个大美人,那婚配自然不能草率。

儿子陈琦,七岁,生得粉雕玉琢,十分秀气,瞅着比女孩子还娇美几分。

这样的男孩子以后也难有出息,不足为惧。

谭秀原本正在给儿子收拾东西,打算明儿带女儿和儿子回娘家住一阵子。

结果大娘子就派人来训话,阻挠她带闺女过去。

谭秀被谭婆子教得很拎得清轻重,分得清目前该做什么。

当年需要讨好陈老爷站稳脚跟的时候她就只对他一个人使劲,早早给孩子断奶伺候他。

现在需要培养儿女,需要找靠山的时候,她又一门心思想去亲近沈宁。

因为她知道沈宁比高氏更能帮助她,高氏只能私下里出主意,沈宁却能在外面说上话。

她都愿意去给沈宁做工,儿子读书,女儿和珍珠一起做针线,她就帮沈老板做工。

培养了感情,沈老板以后不会不管她。

她自然不肯顺从地把闺女留下,便开始抹泪儿,“吴妈妈,玉箫还小,离不得娘,去了镇上我会督促她做针线的。”

吴婆子却很强势,“我说谭姨娘,你可别忘了自己个儿的身份,你只是一个姨娘,不是正头娘子,你有什么资格教导陈家的姑娘?”

谭秀没文化,也没什么见识,一切都是娘说、陈家说,都在给她洗脑。

她也下意识觉得自己是妾,低人一等、不配管教陈家的少爷小姐,可她是亲娘,她为孩子好的心是没法抹杀的。

她觉得这样对孩子好,她就坚持。

等老头子没了,她可得指望儿女给自己撑腰、养老呢,哪能让大娘子给闺女挑唆了去?

她就开始抱着女儿和儿子哭,“玉箫,姨娘虽然只是姨娘,可姨娘生了你,为你好的心不作假,便是有那需要以命换命的事儿,娘也是愿意为你换的。”

陈玉箫和陈琦已经哭起来。

陈琦只会哭着叫娘,陈玉箫则给谭秀擦眼泪,让她别难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