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5(1 / 2)

加入书签

不一样的人生,他比谁都高兴。

就像沈老板跟裴云说的,宋家就那些家产,你抢破头也就抢两个铺子,如果自己没有本事,只有铺子没有生意也没用。自己有本事,开拓自己的生意,那家产就是锦上添花,勒不住你的脖子。

他也希望娘和姐姐有自己的生意,不被陈家勒住脖子。

他自己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不被命运勒住脖子。

织衣服这活儿不重,真是专为女孩子的准备的,而且也不需要专门的作坊,甭管炕头还是树荫铺张席子都能干。

最后她们就商量妥了,沈宁占三成,裴云两成,裴母和谭秀、陈玉箫各一成,剩下两成用来置办其他。

比如得添置工具、租房等。

如此裴云就不打算把针织活儿拿到县里去做,县里只做针线活儿,针织的衣物从这里进货,接了订单也拿到这里来订做。

有二嫂镇着,就不怕有人把手艺偷传出去。

要是在县里,那是肯定会外传的。

商量妥了以后,裴云带了俩发网、两对袖口、一双袜子,另外几个款式图样儿和宋福瑞去县里宣传接单子,裴母则去找陶氏商量物色女孩子和年轻媳妇儿,谭秀和陈玉箫负责教她们。

这样沈宁家这边儿的房子又不够了,夏天秋天可以在棚子里做活儿,冬天可不行。

正好高里正和沈宁想先盖几间北房,到时候针织娘也可以租用一间。

高里正从麦收插秧之后就低价组织了村里以及周边村子的剩余劳力在官道南边儿和泥、牵着牛来来回回地踩泥,然后摔土坯砖晒着。

按照他们的进度,最快也得秋天烧窑,盖房子可赶不及,还得先买一批用。

禚元杰听宋福瑞说起来,就跟他爹和大哥一说,他爹和大哥一商量,直接就让车队送几万块青砖瓦过来。

禚元杰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对高里正和沈宁道:“我爹说了,沈老板有需要先用着,等你们回头烧好了再还我们是一样的。”

好不容易抓着给沈老板示好的机会,能给沈老板送人情,禚家是绝对不肯落后的。

在龙庙镇他们禚家虽然比不过宋家和沈老板亲,但是一定要做第二亲!

人家雪中送炭,沈宁和高里正自然领情。

而且他们也不是还不起这个人情,这些砖就算买也是可以的,借用以后给利息也行。

裴长青没调王大等人回来,而是让高二郎去镇上请了张瓦匠师徒八人当大工。

张瓦匠盖房子的水平还是不错的,请他来盖房子,自己村出小工,完美。

他们决定在原谭家三间房子后面起地基,到时候盖一溜正房。

米粉作坊和腌料作坊化整为零,暂时搬去村里人家,等打完地基,这边儿不再尘土飞扬再搬回来。

高里正那里人手不少,可以帮忙夯地基。

人多力量大,白天晚上忙活,只要不下雨几天就能把房子的地基夯好,至于院子,直接夯平以后铺石头和石板即可,不需要三七土那么麻烦。

如果下雨就延后几日,夏天太阳毒辣,地面晒得也快。

六月底的某日,顾千里和韩方骑着马,穿着规规整整的制服,长衫长裤,腰间紧束革带,英气勃发却也热汗淋漓地抵达豆腐村。

勒马站在官道路口,他们有些踟蹰,险些没认出来,以为走错了路。

这……是他们认识的豆腐村?

官道南边儿那一片片、一摞摞的……土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