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42(2 / 2)

加入书签

如今后宫御膳房已经步入正轨,她俩基本不需要亲自下厨,只需要制定菜单、监督太监们干活儿即可。

太子大多数时候在乾清宫和坤宁宫跟着皇帝和皇后用膳,东宫御膳房主要负责伴读们的伙食,所以水嬷嬷一个人完全应付得来。

而宫嬷嬷在宫女太监们眼中严肃板正,都挺怕她的,她带队也能更好地约束他们,免得他们哪个小心思多,去了裴家再惹是生非。

待皇帝和萧先生说得口干舌燥各自喝枸杞水的时候,宫嬷嬷便跪下毛遂自荐。

“陛下,老奴熟悉豆腐村,正合适带人去学手艺”

水嬷嬷帮腔:“老奴可以一起看顾东宫小膳房。”

皇帝微微颔首,他也觉得不错,宫嬷嬷过去可以监督那些太监宫女,免得有人不懂规矩。

他不是生来就高高在上看不见太监宫女们的真实嘴脸,他知道这些宫女太监在主子面前一套,在旁人面前又是另一套。

他也不允许有人去豆腐村抖威风,更不允许有人用豆腐村敛财。

见皇帝同意,宫嬷嬷和水嬷嬷自是高兴万分。

宫嬷嬷:“那老奴去问问娘娘,是否要派一个贴身的宫女去学手艺。”

宫里虽然有针工局,但是皇帝皇后以及太子的内衣物有些也是身边宫女的手艺。

乾清宫没有年轻的宫女,他和太子的内衣物除了尚衣监负责就是皇后那边儿安排。

皇帝便让她去问问。

太子忍不住:“爹,我也要派俩内侍去学学。”

回头他就可以悄悄假扮内侍蒙混进宣旨队伍里。

嘿嘿。

不意外的,他又对上谢恒的眼神。

接下来两日皇帝又跟内阁反复确认育种司、派遣谁人学习制茶制糖事宜,至于针工局与工部合作新式袜子的问题,等学成归来再商量也不晚。

内阁众臣知道这事儿绕不过皇帝了,利润也得跟裴家分一分,所以也没有过多纠缠,他们也想尽快学会、投产、赚钱!

关于制茶、制糖方面,萧先生也给出了建议。

他赞同跟沈宁推荐的蔺承君合作,也给出了说服阁老们的理由——安抚淮州府衙。

若是制茶、制糖都去福建、岭南,那淮州府甚至南直隶怕是有意见。

不如跟蔺承君合作,由他的茶园制茶。

而白糖,可以由曹家船队运蔗糖去桃源,再由桃源转运豆腐村,在豆腐村加工成白糖以后再发往各地。

张阁老和刘阁老当场就反对,觉得这是脱了裤子放屁,大费周章。

明明可以直接在甘蔗产地制白糖,何须多跑一趟去豆腐村制好再运回去?

这当中多耗费多少运输费用?

因为不是正经小朝会,只是皇帝让他们来商讨,所以谢恒和太子也在。

谢恒维护自己先生也大胆发言,“两位阁老,即便不制白糖,成阳县也需要从南边儿进蔗糖卖。更何况,即便外地有蔗糖,难道沈老板就不可以开制糖作坊吗?这就如岭南有米粉也不耽误沈老板做米粉一样。”

你们不要把我裴叔沈姨的慷慨当做理所当然,只想自己怎么更快拿到白糖、更方便出海。

若是他们不向皇帝进献方子,而是直接开制白糖作坊,难道你们也会嫌麻烦不进货?

更何况先生如此建议也是为了淮洲府着想。

裴家在豆腐村开一个制糖作坊,那么相关的船队、蔗糖商人、脚夫们都能跟着赚钱。

陛下让淮洲府拨款、出人给裴叔家盖育种司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