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26(1 / 2)

加入书签

不多大吧,土了吧唧的,就是个地豆子,哈哈。”

于是大家伙儿就管马铃薯叫地豆子或者土豆子。

阿宁说它之所以这么小,是因为这边儿气候不行,种子退化了,得去冷的地方种,这样一代代优化才能大起来。

行吧,只要二郎和阿宁说行,他也觉得肯定能行,给它个成长的机会。

高里正拿拐棍儿戳了戳旁边儿的土垄,这个地丝瓜,来的时候是一个小孩巴掌长的细细的红皮瓜,二郎说叫红薯,如果是白色的瓤就叫白薯。

他以为那个小瓜是种子。

第一年栽下去,红薯的藤蔓跟南瓜一样疯长,阿宁还带着大家伙儿掐嫩藤叶炒着吃,还让大家割藤蔓喂猪,给大家伙儿稀罕得不轻。

大家都以为它要结个南瓜那么大的地瓜好一鸣惊人呢。

结果?

呵呵,人结出来的果子也没比刚到时候的种子大多少,嗯,也大一点,有大人巴掌那么长,依然细细长长、弯弯曲曲,也就比手指粗点,还没有丝瓜粗呢,吃起来丝丝络络的像又细又老的丝瓜。

连阿宁这个最会变废为宝的厨神都束手无策,说给它个机会,再养几年,兴许地瓜就变大、变甜、没丝络了。

这也第三茬儿了,结果咋样?

高里正挖出一个来,嗯,倒是比一开始粗点了,第一年像手指粗,第二年也就那样,这第三年瞅着是略粗点了。

算了,二郎说它的藤蔓、叶子、地瓜晒干碾碎,冬天可以喂猪的。

嗯,那个南瓜藤、地葫芦秧子也能喂牲口。

虽然花生、土豆、红薯不给力,但是那个辣椒倒是不错。

在高里正看来虽然它结果也小小的,可人家劲儿大,那叫一个辣!

什么葱姜蒜茱萸花椒胡椒的都被比下去了。

人家是纯辣!

而且人家不止够辣,还俊呢,跟葵花一样可以看。

辣椒小时候是绿色的,熟了就变成红色,挂在枝头好看,摘下来穿成串像玉米、大蒜扁豆那样挂在墙上红彤彤的格外好看。

所以裴家种了一年,第二年本村和四外村的都来要种子。

家里窗外、墙根儿或者菜园边角的种上两棵,又不招虫子,结果也多,摘回来调味儿格外下饭。

要不说阿宁就是厉害呢,大家伙儿把辣椒当看果的时候,人家阿宁就开发了它的美味价值。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少人迷上了那个味道,一日不吃就跟没吃饭一样,想得慌。

阿宁在天下奇货铺子里又开了一个辣味儿专柜,卖辣椒酱、剁椒、油泼辣子、辣椒面儿什么的,还跟酒楼饭馆合作,一起开发辣味美食。

当然,也要进贡给皇帝和朝廷,之后就开始在皇庄种植,听阿宁说辣椒以后是军需物资,优先提供给军队,帮他们驱寒除湿呢。

哦,那个牛油火锅的配方自然也优化了,减少茱萸的比例,增加了辣椒。

那味道,堪称一绝,牛油锅子和牛油锅底料更受欢迎了,卖得太猛导致去年冬天今年春天直接断货。

蔺大掌柜、靳老板、麦老板加上阿宁几个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走官方途径扩大从草原交易牛油的量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今年冬天就不会断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