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2(2 / 2)

加入书签

“陛下,真的不能再继续这样了!”

“这次还好,若是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赵霁皱着眉头,却在听到两人口中说出的某个词汇的刹那眼睛一亮。

眉头也渐渐舒展。

“那就让她停了吧。”

“陛下,既然这样,是否其他也——”

“不用。”赵霁摆手。“其他照旧,她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别再让她搞那个什么香粉就可以了。”

等那两人离开赵霁的视线。

赵霁立刻双手抱胸,托着下巴,努力挤压自己大脑中曾经存在过的知识点们。

若是按照他曾经久远的记忆力来,或许真的能暂时绝了西夏的问题。

不,不止西夏。

大宋的边界线将在不短的时间内固若金汤牢不可催。

管他高丽西夏辽,谁伸猪蹄子就剁谁的。

越想越靠谱,等到了殿外,赵霁已经大概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在脑海里规划好了集中对策方针。

放下心中大石的皇帝高高兴兴地迈进了文德殿。

当他进入文德殿的时候,殿内就已经挤满了文官和武官。

不过甚至不用去仔细辨别他们身上的朝服,赵霁就很轻易地可以区分他们。

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一群人没有秩序,乱哄哄地站着,而另一群人,虽然也乱哄哄地,但都是三五成群地聚着。每个小群体都隐约有一个主心骨似的中心人物。

皇帝还没到,这些人就已经吵上了。

争吵的内容之中,首当其冲的事情就是针对于西夏是战是和的问题。再其次就是倘若是战,需要派遣哪位武将之类的。

战与和的问题被快速带过。

对造反的南王,若是选择和,那就是得把赵霁踹下去。

赵霁是青年皇帝不假,但也不是傀儡。就算有人天生软骨头,就算是想投降,也得在看清南王的实力之后再投降。多以无论是被迫还是心甘情愿,反正在对内这个问题上,肯定是必战无疑。

可南王之外还有一个西夏。国内的事情自己解决,国与国之间是战是和,这问题就可以商量着来了。

争论半天,最终住战派获得了优势。

既然要战,那派谁去西夏接手太平王留下的人马就成了个最大的问题。

太平王手下精兵良将甚多。这股庞大的势力,无论被谁吞下去都足够那个吞他的人美滋滋回味上大半辈子。

对上了这块大肥肉,每个党派和其背后的势力都表现出了寸步不让的强势。

如果说太平王的人马还是看得见的实惠,那看不见却确实存在的实惠可就更多了。

朝廷任人青黄不接。

一代战神太平王随着他坑老子的儿子造反而彻底消隐在朝堂,南王造反,西夏入侵。

屁股决定看问题的角度。

朝堂上稍微站得高些,看得远些的,他们通过这次的出征能看到的都是赤果果的权势重新划分。

太平王的战神形象太过高大,他一倒下,满朝武将无一人可以说能被拥护成为新的武将之首。

太平王在时,他是所有武将的靠山和旗帜。

他倒了,大宋再无第二人当得起战神的名号。

叫得上名字的几个资历和能力比较老的武将谁也不服谁。只要有一个人敢大言不惭他一定能成为大宋下一个不败神话,那他身边的同僚就能一人一口涂抹把他淹死。

西夏是个香饽饽。

进可得到扬名立万的机会,哪怕输了,大不了就是议和。

南方则臭不可闻其他人避之不及。

赢了,凯旋而归。

万一输了,到底是降还是宁死不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