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4(1 / 2)

加入书签

江夫人迎来,他赶紧快步上去,先与江丞相行了一礼,随后与江夫人行了一礼,道:“江夫人您坐着就是。”

“来了就好,不必太拘谨。”江夫人说。

“此次前来,带了点儿薄礼,请江丞相、江夫人笑纳。”宋泊从身后的侍人手中接过水果和发簪,他把发簪盒子交到江夫人的手中,沉重的水果筐则抱在怀中。

“有心了。”江夫人笑着接下发簪,而后叫人把宋泊送来的水果拿下去洗好切净在送上来,她看了眼水果,又偷瞄了眼江丞相,捧着说道:“也是巧了,这些都是江丞相爱吃的果子。”

江丞相一言不发,严肃地坐在位子上,像棵松。

“你找个位子坐吧。”江夫人可是带着自家哥儿给的任务,尽可能地缓和气氛。

边儿有婢女帮着倒了茶,宋泊未喝,只是大大方方坐着,任由江丞相打量。

江丞相确实带着上位者的官威,扫视人的眼神虽不锐利,却足以让人胆战心惊。

不过宋泊并不畏惧江丞相的审视,往后他做了官,遇到这般情况必是数不胜数,平常心对待就是。

见宋泊神色自然,江丞相想着,还算有些志气。

江丞相未说话,宋泊也没急着开口,此时便是在比着谁更沉静,他要是火急火燎地开了口,反倒还显得自己底气不足有些猴急。

两人都不开口,江夫人左瞧、右瞧先开了口,“你现在是作何营生?”

“在传福镇当抄书先生。”宋泊答。

“抄书先生?这可是个不错的营生,一月想必能赚个几两银子呢?”江夫人笑道。

虽说士农工商,农排在第二,所以在田中种地也不显低劣,只是跟种地相比,抄书先生这种有专业要求的工作上等一些,既然想要考科举,自然得做些与科举有关的活儿,近水楼台先得月,抄着书其实也是种变相读书。

“回江夫人,一月大抵能赚五两。”宋泊道,他抄的书在传福镇已经有了些名声,字好看又完成得快,好些个富家人都愿意找宋泊抄书,名声传了出去,接的抄书单多了,每月的抽成也多,拼拼凑凑起来一个月可以赚五两上下,再加上张福财时不时会喊他写些书法,赚些外快,现在他已存了个小金库,若生活在小城镇里,应当是十分惬意。

“抄书先生,那你说说你都抄了些什么书。”江丞相在这时说了话。

每本过他手的书宋泊都记得清清楚楚,小小思索了一下,宋泊挑出几本较有含金量的书,那些书的内容他都清楚,如果江丞相沿着他的话问下来,倒是正中他的下怀。

宋泊想得不差,江丞相虽然有心想试探他的学识,但因着他的农户身份,所以问的都是些基础偏上的问题,寻常文人有读过几年书都能答得出来。

“在你看来,中庸之道是什么?”江丞相问。

中庸之道?那便是考《中庸》了,《中庸》作为四书之一,他在现代时早已翻来覆去看了数百遍,可他捏不准江丞相想听什么,就只能说着自己对《中庸》的理解,“中庸之道便是中不易变的意思,人生不易改变,锚定目标以后坚定不移不偏离目标线,持之以恒的永恒之道。”宋泊说着,悄悄打量江丞相的神色,江丞相没喜无怒,只是将边儿桌子上的茶水拿起来抿了一口,如此宋泊接着往下说:“中庸之道还是修身之道,俗话说过犹不及,人生在世需要中正、平和,稍有偏离就成了喜、怒、哀、乐过剩,极喜、极怒、极哀、极乐皆伤五脏,唯有中庸,才是健康之道。”

江丞相听完宋泊的话,脑袋轻微地往下点了一下,神色比之前缓和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