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2 / 2)

加入书签

王长全暗地里碾小查子的脚趾,赶忙说人仍在殿外候着,没有陛下的吩咐绝不敢走动。

“昨夜天凉,好大的雪……难为他了。赏两匹朝霞(一种新罗出产的绸)与他。”

“是。”

“慢着。”傅润捏鼻梁,捂唇打了个喷嚏,“叫他来。”

*

李海安冻得嘴唇发青,眼冒金星,听说陛下要见他,站都站不稳。

他被小查子按住嘴硬灌下两壶热茶,烫得舌尖起泡,又被其他太监拍脸揉手一顿“爱护”,整个人看上去热乎乎发汗了,宫娥冷着脸递棉帕让他净脸洗漱,再三吩咐他面圣务必谨慎恭顺。

诸多“工序”下来,李海安早吓破了胆,抖如筛糠,方得到在旁修剔指甲的刘福的首肯。

“陛下,李海安到了。”

李海安低着头瞅瞅锦绣金玉堆就的地毯桌布,满眼富丽奢华,扑通跪地磕头行大礼。

膝盖与青砖碰撞,发出一声突兀的闷响。

傅润失笑,命他起来,“怎么学的规矩,嗯?这叫惊吓贵人,是要拉出去吃二十大板的。”

“啊、啊啊——”

“皇后为何不要人伺候,你可知道了?”

李海安摇头,双手死死扣住地毯。

傅润心不在焉地翻看《丁卯集》,啜饮一口白芽尖,问:“你可有事瞒着孤?孤在这宫里待的日子比你长的多,你好好想想。要是没事,滚回长乐宫罢。碍眼。”

李海安赶紧爬起来往后退——

“昨夜为何不回去?”朝日的光辉在傅润的明眸里熠熠流动,“在想什么事?”

李海安牙齿咬住下唇咬出了血,扑通再跪下,僵硬地取出袖子里一份蝇头小字的血书。

殿内针落可闻。

傅润掩下讶然,低声命刘福呈上来,匆匆读罢第一张纸,不禁蹙眉大叫:“怎会如此!”

*

六年前,长治十二年夏。

太子瑛在江浙行省巡访,率瓜州海运司官舶百二艘过沙门岛、北海、定州抵京埠海子码头。

同行有占城(今越南)、真腊(今柬埔寨)番人,携昆仑奴、象、狮、真珠等物换取丝帛瓷器,于瓜州偶遇太子,献国王文书,太子遂引番人入京朝贡。番船紧随官舶,每日同行同止。

不料,三日后文宗宴请番人,席间竟遇番人沙哇鲁行刺,性命一时如风中残烛,朝不保夕。

“咳,咳咳,此事与太子无干系,至多治他一个……查验不严、偏听偏信的罪名。”文宗说罢,挥手命傅润出去,眼底蕴藏薄凉,冷笑道:“你的腿难道好了?治水治得地方官员哀声怨道,又在金匮县丢尽皇家脸面!阿润,你说与孤听听,你有甚么底气跑来问你大哥的罪!”

傅润脸色苍白,听了文宗的教训和暗中的敲打,瘦削的身子晃了晃,跪地捡起文竹杖,一步一跛跨过门槛,候在殿外的老太监陈大康悄悄扶他一把。

傅润推开老太监,慢吞吞转身对着紧闭的格扇门垂眸啜泣:

“儿子知错了。父皇息怒。”

文宗懒得搭理这个没用的小儿子,靠坐在床上闭目养神,复与新入宫的贞嫔说笑闲谈。

傅润在太阳底下等了片刻,眼圈微红,下垂的眼睛里又透着一股狠厉和郁气。像一头孤狼。

陈大康有把柄在二殿下傅润手中,匆匆一瞥,心里徒生万丈波澜,同手同脚进殿禀报。

“怎么?”文宗抬手指向御笔,“阿润在金匮断手断脚,神智如痴儿,江浙行台三位宰辅联名参他好用贪吏、愚笨无为——实在丢孤的脸!让他以后不必上朝。孤见他便恼火!咳、咳咳。”

陈大康暗自惋惜,说:“陛下,其实太子……”

文宗:“想说什么?想好了再说。太子并无大错,事关祖宗基业,不可轻易废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