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7(2 / 2)
秋日的扬州城笼罩在一片凄风苦雨之中,林家宅邸的白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宁国公府三儿媳沈氏想起一身素服的黛玉,心中百感交集。她身旁站着次子贾玮,两人皆是面色凝重。
"敏姑太太这一去,留下黛玉一个小姑娘,实在可怜。"沈氏低声叹道,回想起贾敏墓前那个瘦小的身影——年仅六岁的黛玉,披麻戴孝,一张小脸惨白如纸,唯有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含着泪却不落下。
贾玮微微颔首:"琏二哥那边说,荣府老太太已经来信,待孝期过后便接黛玉入京抚养。只是..."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听闻荣府二太太与敏姑姑生前不睦,黛玉去了,怕是要受些委屈。"
沈氏轻蹙眉头,想起临行前大嫂嘉悦郡主的叮嘱:"咱们宁府与荣府虽是一家,到底分了东西两府。这事咱们只能传个话,具体如何安置,还得看荣府老太君的意思。"
三日后,林家葬礼结束,沈氏与贾玮贾琏启程返京。马车缓缓驶离林家时,沈氏回头望了一眼,只见黛玉被乳母王嬷嬷牵着站在林家府门前相送,那小小的身影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单薄。
"这孩子性子清高,心思又敏感,日后怕是会过得艰难。"沈氏喃喃道。
等一行人回到京都,到达宁荣街,贾琏匆匆向着沈氏及贾玮告辞。
荣国府内,贾琏正匆匆穿过回廊,往老太君史氏所居的荣禧堂赶去。他刚从扬州赶回来,一身风尘尚未洗去。
"琏二爷来了!"门口的小丫鬟打起帘子,贾琏整了整衣冠,迈步入内。
荣禧堂内暖香扑面,老太君史氏正倚在罗汉榻上,身旁围着大太太邢氏、二太太王氏等人。见贾琏进来,老太君立刻直起身子:"可算回来了!扬州那边如何?我那苦命的女儿..."
贾琏跪下磕了个头,声音哽咽:"回老祖宗的话,敏姑姑已经按礼下葬。林妹妹...林妹妹如今由林姑父照看着,只等孝期一过,便接来咱们府上。"
老太君闻言,老泪纵横:"我那敏儿...就这么去了..."她擦了擦眼泪,又问道:"黛玉那孩子可好?"
"林妹妹年纪虽小,却极是懂事。只是..."贾琏犹豫了一下,"身子骨似乎不大结实,这一场丧事下来,又大病了一场,更见消瘦了。"
二太太王氏在一旁轻哼一声:"小小年纪就如此多愁善感,将来怕是个不好相与的。"
老太君瞪了王氏一眼,转向贾琏道:"你且去歇着吧,这事我自有主张。"待贾琏退下,老太君长叹一声:"敏儿就这么一个骨血,无论如何也要接到身边来。你们谁都不许怠慢了她!"
邢氏连忙应声:"老太太放心,咱们自然会好好照顾外甥女。"
王氏低头不语,手中佛珠转得飞快。
另一边,宁国公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沈氏刚回府,便先去给婆母襄宁长公主请安。
襄宁长公主已年过六旬,但因保养得宜,看上去不过五十出头。她坐在正堂上首,听完沈氏的汇报,微微颔首:"贾敏也是颇有灵气的一个姑娘,林家那丫头既是她的女儿,想来也是个灵秀的。如今没了娘,确实可怜。"
坐在下首的嘉悦郡主轻摇团扇,笑道:"荣府老太太既然要接来抚养,咱们偶尔也能见见。只是..."她意味深长地看了沈氏一眼,"听说那孩子性子敏感,荣府二太太又是个严厉的,将来怕是有得闹呢。"
正说着,外头传来一阵婴儿啼哭声,接着是丫鬟们的笑声。襄宁长公主顿时眉开眼笑:"是玥儿醒了?快抱来本宫瞧瞧!"
不多时,奶娘抱着一个裹在锦缎中的婴孩进来,襄宁长公主接过来,满脸慈爱:"瞧瞧,这小摸样看着真可人疼!"
嘉悦郡主笑道:"母亲如今得了孙女,可算是如愿了。府上几个新妇进门后又添了三个重孙子,可真是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