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4(2 / 2)
黛玉微笑:"三舅母这里雅致,正合我意。"
当夜沈氏设了小宴为黛玉接风,席间嘘寒问暖,又命人炖了燕窝粥给黛玉补身子。黛玉心中感动,与沈氏说了许多体己话,直到二更天才各自歇下。
如此过了三五日,黛玉渐渐发觉沈氏虽面上带笑,眉宇间却总笼着一层愁云。这日清晨,黛玉在廊下看紫鹃喂池中锦鲤,见沈氏从正屋出来,眼下两片青影明显。
"三舅母昨夜没睡好?"黛玉关切地问。
沈氏摆摆手:"年纪大了,难免少眠。"说着便匆匆往佛堂方向去了,连每日必问的黛玉饮食起居都忘了提。
黛玉望着沈氏的背影,若有所思。紫鹃凑过来低声道:"姑娘可发现了?三太太这几日神色不对。"
"你也看出来了?"黛玉蹙眉,"去打听打听,可是府里出了什么事。"
紫鹃应了声,自去寻相熟的丫鬟婆子探听。黛玉回到房中,推开临池的窗子,望着水中游鱼出神。宁国公府比荣国公府规矩更严,下人们口风也紧,但紫鹃机灵,想必能问出些端倪。
果然,未到午时紫鹃便回来了,脸上带着几分神秘:"姑娘,可了不得,我打听到一桩大事。"
黛玉放下手中的书:"怎么说?"
紫鹃关好门窗,压低声音:"是关于琤五爷房里的事。"她顿了顿,"五爷和五奶奶成婚七载有余,至今膝下无子。"
黛玉一怔:"这...我倒是头回听说。"
"琤五爷是三太太的长子,在宁国公府行五,五奶奶是西宁王府的郡主。"紫鹃继续道,"听说五奶奶生来体弱多病,过门这些年从未圆房,更别提有孕了。"
黛玉想起偶尔在贾府宴会上见过的西宁郡主——一个苍白瘦弱的女子,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几乎不与人交谈。她入京这些年,见郡主的次数屈指可数。
"当年西宁太妃寿数将尽,求陛下为郡主择亲事。"紫鹃道,"陛下看中琤五爷才学人品,便赐了婚。襄宁长公主曾想请陛下收回成命,却未能如愿。"
黛玉轻叹:"皇家赐婚,宁国公府自然没有拒绝的余地。"
"正是呢。"紫鹃点头,"听说陛下在朝堂上对琤五爷很是看重。这些年来,三太太看在琤五爷的份上,对五奶奶视而不见,未曾为难。可如今大房二房都有了孙辈,唯独三房没有动静,三太太怎能不急?"
黛玉想起沈氏近日的愁容:"所以三舅母是为了子嗣之事忧心?"
紫鹃凑得更近:"三太太有心让琤五爷纳妾,却被琤五爷拒绝了。如今三太太为了这事日夜难安,听说..."她犹豫了一下,"听说正打算从娘家寻个合适的姑娘。"
黛玉心头一震。她虽知高门大户中子嗣传承的重要,但想到西宁郡主的处境,不免心生怜悯。一个体弱的女子,被迫接受一桩政治婚姻,如今又要面临夫君纳妾的威胁...
"那五嫂嫂可知此事?"黛玉忍不住问。
紫鹃摇头:"五奶奶深居简出,怕是不知。况且这种事,向来是长辈张罗,哪有五奶奶说话的份?"
黛玉默然。她想起母亲生前说过,女子在这世间的处境,多半由不得自己选择。五嫂嫂贵为郡主,尚且如此,何况寻常女子?
"姑娘要管这事么?"紫鹃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