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0(1 / 2)

加入书签

怡红院的窗边,手里握着一卷《西厢记》,眼睛却不住地往院门外瞟。

"二爷,这书您都拿反了。"袭人端着茶进来,见状不由抿嘴一笑。

宝玉这才回过神来,低头一看,果然将书拿倒了,不由得脸上发热。他放下书卷,叹了口气:"也不知林妹妹在宁国公府过得如何,这都一个月了。"

袭人将茶放在他手边,温声道:"林姑娘是去陪长公主的,自然要多住些时日。二爷若是想念,不如写封信去?"

"写信?"宝玉摇摇头,"宁国公府的叔伯们最厌这些儿女情长的勾当,若被他们知道了,怕是要寻老爷说我不求上进了。"他说着,眉头皱得更紧,"况且宁国公府的堂兄们或入朝为官,或在外求学,我却不想..."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化作一声叹息。

正说着,外头传来一阵说笑声。宝玉眼睛一亮,以为是黛玉回来了,急忙起身往外走,却见是迎春、探春并几个丫头拿着风筝从院前经过。

"宝二哥这是要去哪儿?"探春笑问。

宝玉失望地退回院内,勉强笑道:"原以为林妹妹回来了。"

迎春与探春对视一眼,惜春轻声道:"林姐姐在宁国公府住得好好的,听说宁府三太太待她极好,宝二哥不必挂心。"

宝玉却不答话,只怔怔地望着远处。探春见状,拉了拉迎春的袖子,二人悄悄离开了。

午后,宝玉独自在园中踱步,不知不觉竟走到了老太君的院子外。他忽然灵机一动,整了整衣裳走进去。

老太君正歪在榻上听鸳鸯念戏文,见宝玉来了,立刻眉开眼笑:"我的儿,快来祖母这儿坐。"

宝玉乖巧地坐到老太君身边,却显得心事重重。老太君何等精明,一眼就看出端倪,抚着他的头发问:"这是怎么了?谁给我的宝玉气受了?"

宝玉顺势靠在老太君肩上,闷声道:"孙儿想林妹妹了。她在宁国公府住了这么久,也不知身子可好,夜里咳嗽没有。宁国公府虽好,终究不是自已家..."

老太君闻言,若有所思:"倒也是。黛玉这孩子身子弱,在宁国公府住久了,怕下人们伺候不周到。"她拍拍宝玉的手,"既如此,明日就派人去接她回来。"

宝玉大喜,立刻坐直了身子:"真的?祖母最疼我了!"

贾母笑着戳他额头:"你呀,就惦记着你林妹妹。去吧,告诉你凤姐姐,让她安排轿子明日去接人。"

宝玉欢天喜地地去了,却没注意到贾母眼中闪过的一丝复杂神色。

又过了半月,襄宁长公主设宴赏菊,邀黛玉同往。席间,襄宁长公主忽然问道:"黛玉在府上住得可还习惯?可想回荣国公府了?你外祖母多次派人来寻本宫,想让你回荣国公府。"

黛玉一怔,随即明白。想来外祖母多番来寻,让自已回荣国公府,伯外祖母为了给自已撑腰,多留了半个月,已然够了。若在强留,也不好交代。

"多谢伯外祖母这些时日的照顾。"黛玉恭敬道,"黛玉确实该回去了,外祖母想必也惦记着。"

次日,黛玉收拾行装准备返程。西宁郡主抱病来送,赠她一本亲手抄录的诗集。贾琤也来了,送上一方上好的徽墨。

"妹妹日后若有新作,还望不吝赐教。"他诚恳地说。

黛玉点头应下,心中却知这一别,再见不知何时。沈氏也来了,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放:"好孩子,有空常来坐坐。"

看着沈氏殷切的目光,黛玉忽然明白了什么。这位严厉的母亲,不过是想为儿子谋一份幸福,只是方式错了。

轿子离开宁国公府时,黛玉掀帘回望。这座府邸承载了她短暂的欢愉与复杂的纠葛,如今都化作云烟。

前方,荣国公府的朱红大门已隐约可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