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2(1 / 2)
。玉色温润,恰似姑姑将她送出宫门时说的话:"活着,比什么都强。"
翌日,五更天的梆子刚敲过,荣国公府的角门便吱呀一声开了。林诚掸了掸藏青色直裰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领着林嬷嬷并四个丫鬟、两个粗使婆子,悄无声息地进了府。晨雾未散,一行人像游魂般穿过曲折回廊,直奔潇湘馆而去。
"林管事来得真早。"荣国公府的周瑞家的早已候在潇湘馆门前,脸上堆着笑,眼底却藏着探究,"老太君吩咐了,林姑娘的东西,您尽管收拾。"
林诚拱手还礼,眼角余光扫过周瑞家身后探头探脑的几个小丫头,声音不高不低:"有劳周嫂子。我家老爷念着姑娘,特意嘱咐要把用惯的东西都带回去。"
这话说得含蓄,却让周瑞家的眼皮*跳了跳。她侧身让开路,看着林家一行人进了潇湘馆,转身便往二太太院里去了。
潇湘馆内,林嬷嬷站在正厅中央,望着熟悉的陈设,鼻尖仿佛还能闻到那股若有若无的药香。三年前她来给姑娘送常用的物品时,这院子还没这般精致。如今要接姑娘回去,反倒生出几分不舍来。
"都仔细着点。"林嬷嬷吩咐道,"姑娘用过的笔墨纸砚、枕褥帘帐,一件都别落下。特别是那方洮河绿石砚台,姑娘最是喜欢。"
丫鬟们应了声,轻手轻脚地开始收拾。一旁潇湘院里的丫鬟们原想帮忙,却被林嬷嬷拦下:"你们都是好孩子,且歇着。这些粗活让我们来就是。"
潇湘院里的小丫鬟们咬着唇退到一旁,眼眶微红。她们昨夜已得了消息,知道林姑娘这一去,怕是不会再回来了。看着林家人将潇湘馆一点点搬空,她们心里像堵了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王婆子蹲在廊下,假装擦拭栏杆,眼睛却不住往屋里瞟。她是专管潇湘馆洒扫的,平日里没少顺些小物件出去换钱。黛玉用的都是好东西,一方帕子、一支笔,都够她吃半个月酒。
"这林家也忒仔细了。"王婆子心里嘀咕,"连用剩的半截蜡烛都要带走,莫不是穷疯了?"
她盘算着等林家人走了,总能落下些值钱玩意儿。那架绣着兰花的屏风,姑娘说过要赏她的;还有那套青瓷茶具,缺了个杯盖,想必林家不会要。
正想着,忽听林嬷嬷在里间道:"这架屏风是老太太赏的,自然该留下。只是上头绣的兰花是姑娘亲手所绘,咱们得把绣片拆下来带走。"
王婆子一听,手里的抹布掉在了地上。她猫着腰蹭到窗根下,只见林嬷嬷正指挥丫鬟拆那屏风上的绣片,动作轻柔得像在剥新笋的皮。
日头渐高,潇湘馆里的箱笼也越堆越多。林忠站在院中,看着下人们将最后几个箱子抬出去,转头对潇湘院里的小丫鬟问道:"姑娘的猫儿可找到了?"
"雪团一早就不见了。"小丫鬟绞着手指,"想来是自已躲起来了。"
林诚叹了口气:"罢了,猫有灵性,它若想跟着,自会寻来。"说罢,从袖中取出个荷包递给小丫鬟,"这是老爷赏你们的,这些年照顾姑娘辛苦了。"
小丫鬟接过荷包,沉甸甸的,里头有不少银钱。她猛地抬头,却见林管事已经转身出了院子。
林嬷嬷落在最后,走到门口又回头望了一眼。阳光透过竹叶,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像极了姑娘病中咳在手帕上的血点。她忽然想起三年前来见姑娘时,也是这样的好天气。
"走吧。"林忠在门外催促。
林嬷嬷抹了抹眼角,迈出门槛时顺手带上了院门。"咔嗒"一声轻响,仿佛给这段日子画上了句点。
王婆子等林家人走远,立刻窜进潇湘馆。她先奔到黛玉的闺房,掀开帐子——床榻空空如也,连枕套都被拆走了。妆台上干干净净,连根头发丝都没留下。她不死心,又去翻箱倒柜,却只找到几枚锈了的铜钱,想必是林家丫鬟落下的。
"天杀的!"王婆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拍着大腿骂道,"收拾得比狗舔的还干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