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5(2 / 2)

加入书签

隆兴帝的灵柩停放在紫宸殿已经七日,白幡飘荡,香火缭绕,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压抑的寂静中。

林如海站在文官队列的第三排,低垂的眼皮下目光闪烁。雍王掌权后派了心腹担任巡盐御史一职,他回京述职后被安排到了礼部。

作为礼部侍郎,他这七日几乎未曾合眼,既要操持先帝丧仪,又要提防朝堂上的暗流涌动。他的手指在袖中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他知道,今日停灵结束后,大周朝的天就要变了。

"咚——"钟楼的晨钟敲响,浑厚的声音穿透宫墙。

"时辰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张盛拖着长音宣告,尖锐的嗓音刺破了紫宸殿前的寂静。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ī????u???€?n???????????.???????则?为?山?寨?佔?点

林如海抬眼望去,雍王一身素白孝服站在灵前,背影挺拔如松。这位在信王与景王宫变后实际执掌朝政的亲王,此刻面容沉静,看不出丝毫即将登基的喜悦。

"先帝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襄宁长公主从侧殿走出,一身缟素却掩不住通身的贵气。她手中捧着一卷明黄卷轴,步履沉稳地走到灵前。

林如海呼吸一滞。襄宁长公主是先帝最信任的胞妹,在朝中素有威望。她此刻现身,必有大事。

"奉先帝遗诏——"襄宁长公主展开圣旨,声音清亮,"皇四子雍王,仁孝聪慧,堪当大任。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殿前一片哗然。虽然雍王在宫变后代行太子之责,但先帝生前从未明确立储,这道遗诏来得突然却及时。

林如海目光扫过前排的宁国公。这位掌管京畿防务的国公爷面色如常,似乎早已知晓内情。而站在另一侧的王子腾,虽然也躬身行礼,但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阴鸷。

"臣有异议!"兵部尚书赵崇突然出列,"先帝生前从未提及立储之事,此诏来得蹊跷!"

殿前气氛骤然紧张。林如海看到殿外侍卫的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

襄宁长公主冷笑一声:"赵大人是在质疑本宫伪造圣旨?"她转向众人,"先帝早有预见,恐有人借机生事,故将此诏交予本宫保管。信王、景王谋逆在先,顺王谋逆在后,大乾江山动荡不安。如今先帝尸骨未寒,赵大人就迫不及待要乱我朝纲吗?"

宁国公此时上前一步,声音洪亮:"臣宁国公贾攸,恭请雍王殿下继位,以安先帝在天之灵,以定天下臣民之心!"

随着宁国公表态,殿中文武百官纷纷跪倒,高呼:"恭请雍王殿下继位!"

赵崇孤立无援,脸色煞白地退回了队列。

雍王这才转身,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襄宁长公主身上,深深一揖:"儿臣谨遵父皇遗命。"

当日下午,隆兴帝灵柩在三千禁军护送下前往皇陵。林如海作为礼部官员随行,亲眼目睹了先帝入土为安的最后一程。陵墓石门轰然关闭的那一刻,他恍惚间听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三日后,登基大典在泰安殿举行。雍王身着十二章纹冕服,接受百官朝拜,改元雍景,延续隆兴五十三年,待来年新春再改元雍景元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高声宣读着封赏诏书。

林如海听到宁国公府获赐丹书铁券、加封太子太师时,不由看向站在武官首列的宁国公。这位国公爷已是不惑之年,在襄宁长公主的谋划下,使宁国公府一跃成为新朝最炙手可热的勋贵。

而当他听到对王子腾仅仅是赏了一些东西时,心中了然。这看似恩宠,实则无甚作用,只是名头好听。林如海眼角余光瞥见王子腾谢恩时衣袖下的手紧握成拳,青筋暴起。

大典结束后,林如海被留了下来。当他走进御书房时,新帝正在批阅奏章,襄宁长公主——现在应该称襄宁大长公主了——坐在一旁。

"林爱卿来了。"雍景帝抬头,年轻的脸上带着疲惫却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