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273修身典仪,武道三品(二更万字到(1 / 2)
第277章 273.修身典仪,武道三品(二更万字到!)
对越天声而言,此番碧山岛上损失,其实相当有限。
血鲸皇没来得及造成太大破坏,就离奇死亡。
时河不明不白死了,让越氏一族此前接济他的一些投资打了水漂,但总体来说损失不大。
越天声本人更是对时河颇有微词,现在对方身死,他并不介意。
这位越公子主要是在意事情不明不白,他和越氏不清不楚。
事前没有预料,事后也不知对方有何目的,是敌是友。
这样的结果,令越天声相当不快,可眼下无可奈何,只能一边设法禀报家族祖地,一边先稳定碧山岛这边的局面,以免再生波折。
徐永生则在了解情况之后,主动提出先告辞离开碧山岛,不再叨扰,以便越天声接下来能专心处置相关事。
越天声感谢徐永生的好意,心中难免有些过意不去,可眼下确实需要他绷紧心神,都尽量避免因为其他因素而分心。
于是一再表示自己会帮徐永生继续留意沧溟灵等相关宝物后,越天声专门安排船只,送徐永生返回岸上大陆。
徐永生辞别对方,安然上船。
登陆方位,正是他出海的地方,莱州。
徐永生光明正大在这里亮相,公开登陆上岸。
不过接下来,他便隐藏自己身形,就在莱州悄然寻了另一艘跨海前往关外辽西丶辽东的商船,不惊动任何人,悄然而行。
走之前,在莱州港岸上,趁着没有风浪干扰的情况下,徐永生通过石牌传讯给常杰。
一方面,请常杰帮忙,乔装易容成他的模样,在关内河洛一带现身,以便混淆视听,掩人耳目。
另一方面,徐永生则将自己先前从欧阳不器那边听来的一些六道堂相关消息,告知常杰。
尤其是将六道堂外八部的八大部主之间位置更迭的消息,告知常杰。
十大寇之一的「天钩」谈笑,与六道堂,还有常杰丶奚骥他们那个组织是否有关,可以交给常杰自己慢慢查证。
传讯之后,徐永生便秘密登船,向两辽之地而去。
………………………………
河洛东都。
学宫中,仍然坐在四门学博士位置上的王阐,眼下也不着急去冲击三品大宗师境界。
关于相关儒家典仪,徐永生丶林成煊都有或明示或暗示的询问与提醒。
是以王阐不急,至少等他们这次外出回来后再做其他打算。
眼下,他在关注今年二月二十二将要召开的「提前批」儒家入品典仪。
托徐恒光的福,这趟四门学又将有个天才好苗子入学,虽说,外形上稍微另类了点。
一般而言,「提前批」儒家入品典仪,都是五品助教主持,六品直讲从旁配合。
不过这一次四品宗师王阐亲自出马。
原因无他,正因为那头大名时未雨,小名哒哒的小熊猫。
虽然此前修习明德刀的种种迹象无不表明,哒哒可以修炼人族的武学,且才华横溢。
但到了正式入品的大境界门槛这里,王阐仍然亲自过问,以防出现万一,如果有任何变化,身为四品宗师的他自然比其他五品助教更有馀力处置。
徐永生假使眼下在河洛东都的话,这次入品仪式肯定是他主持。
眼下他告假外出不在,王阐便代他看顾哒哒。
总体而言,河洛东都内外当前一片太平。
川西雪山那里大乾皇朝和雪原异族如火如荼的战事,并没有让紧张的气氛波及这边。
甚至,在进入盛景十七年二月后,另一位武圣境界的强者,也离开东都。
诚如不少人所料,是道家武圣李摩云。
这位道门南宗太上长老此前来河洛东都,本就是应朝廷相邀。
彼时佛门密宗三大士和禅宗南支神僧宗明,齐聚东都,故而此后才有李摩云丶尉迟渊等朝廷高手也一起来到东都,受东都留守殷雄节制。
而眼下随着佛门高手全部西行,前往川西雪山前线,李摩云的使命宣告完成。
他继续待下去,不止佛门,便是道门北宗也会不安。
南宗李长老对东都这里并不留恋,二月上旬里的一天,飘然出城而去。
只是有来有往,二月份期间,王阐忽然听到一个消息:
朝廷中枢重臣之一,当朝门下侍郎李若森,因为家中长辈过世的缘故,将离开关中帝京回乡奔丧。
门下侍郎一官,依照朝廷规制,本是四品。
但作为拥有封驳丶审核权力的三省长官之一,历来都会高配。
李若森就是这样一位儒家二品武圣,乃是大乾朝廷有数的女性高手之一,修为实力还在韩帼英丶齐雁灵之上。
文官中老相国燕文桢退休致仕后,李若森和韩帼英的兄长尚书右仆射韩松天一样,都在当今乾皇登基以来资历最老的重臣之列。
而李若森同韩帼英之间亦有不错私交。
此番对方临时奔丧之后,很快便会返回关中帝京。
届时她回程路上预计经过河洛东都停留几日,韩帼英已经接到消息,自然打算招待一番。
而王阐从韩帼英这里听说这个消息后,脑海中冒出的一个念头却是:
还好林成煊带着「侄女」一个月前就已经离开河洛东都北上。
否则将来如果同李若森照面,说不定可能给她看出某些端倪。
论医术,李若森是当之无愧的国手,在这方面比起林成煊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林成煊二人已经早早离开,并且是在李若森出京奔丧前就走,自然没有任何问题可言。
相较于王阐舒一口气,另一边通过六道堂渠道得知此消息的都水少监史不得,则仿佛遭了晴天霹雳。
李若森医家圣手之名,举世皆知。
如果当初能治好儿子史高峰,那麽史不得这个当爹的,自然希望独子可以健康痊愈。
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至少已经做过努力。
而在史高峰早逝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史不得如今已经可以平静看待此事。
从六道堂的角度来说,他当初如果不带着儿子努力向李若森求医,看起来难免有些反常。
而经过李若森诊断后,一定程度上也等于有了「权威认证」,史高峰此后只需要安心养病,不用再顾及其他大夫。
在他病亡之后,六道堂悄然偷梁换柱,用唐后天代替史高峰,可以继续以养病名义深居简出并少与人打交道,顺利在东都城内潜伏下来,以待将来需要时。
正常情况下,李若森在朝廷位置稳固,其职司也不容轻易离开关中帝京。
不论从前乾皇东巡前往河洛东都,还是近年来常常到华阴避暑,期间李若森作为三省长官之一,从来都要留守关中帝京。
她已经有多年不曾出京。
哪曾想,这边唐后天刚刚在东都城内鱼目混珠安顿下来,李若森便忽然出帝京,不远的将来更要途经东都并停留?
别人,新的「史高峰」可以避而不见。
可李若森到了东都,于情于理史不得父子二人都要积极谋求复诊的机会。
但把「史高峰」送到二品武圣李若森面前,结局不言自明。
因此六道堂从上到下,最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做出决定,让史不得和「史高峰」赶在李若森可能途经东都的消息广泛传开前,便先一步离开东都去外地。
时间相对紧张一些,显得有些赶巧。
但两相其害择其轻,情形由不得他们奢望更多。
至于离开东都的办法倒是简单。
史不得身为都水少监,亲自出东都巡视地方上的各处水利设施,并不突兀。
他那体弱多病惯常深居简出的儿子「史高峰」,随他一同出城,顺势回乡祭祖。
父子二人除了少量照顾「史高峰」起居的仆从之外,同行的还有其他都水监官吏。
一行人出城上路,史不得心下微微松一口气。
然而,刚刚离开东都城不远,走在官道上,就有提前出发打前站的小吏,快马飞驰而回,向史不得禀报:
前方驿站有人相候,邀请史不得一同坐坐。
史不得原意更多赶路,没打算在这个驿站休息。
但邀约的人,他拒绝不了。
因为,那是三品大宗师,常驻东都的右镇魔卫大将军任君行。
史不得镇定心神,吩咐仆从照料体弱多病的「史高峰」先休息,实则不让「史高峰」同任君行照面,而他本人则前往拜会应酬对方。
可是,等史不得到了驿站里,一颗心就顿时往下沉。
因为镇魔卫大将军任君行的身旁,这时赫然还站着另外一人。
那是个身着紫色道袍,但没有扎道髻,头发披散开来,外貌看上去如青年一般的道人,嘴角含笑。
虽然没什麽机会当面打交道,但史不得认得对方乃是道门南宗高功长老,武圣境界的李摩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