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1章 锋镝 朽城 白石最後的抵抗(2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城上的精灵部队顺着宽二十多米的城墙顶面往两边快速行进,一边肃清城墙上的抵抗,一边居高临下,对城内的主干道执行火力控制。

而城北的银月卫队骑兵目标明确,行动齐整,主力部队顺着大道快速突进,正面冲击成建制抵抗的白石城守军,同时不断分出十骑左右的小分队,沿着辅道和小道向城内纵深穿插,执行侦察丶骚扰和分割包围的任务。

对于已经溃散的白石战士,精灵们完全不予理会,只打有阵型,能反击,在推进的敌人。

这是一种实力碾压之下的霸道打法。

菌子有些头皮发麻,他看过不少人族攻城战,也亲身经历过铁背关的攻防,但如此行云流水的打法,实在是平生仅见。

小本子上刷刷点点的做着记录。

「控制要道,分割城区!」

「只打主力,不追逃兵!」

「封锁军营,困而不攻!」

「擒贼擒王,围攻城主!」

作战方案制定的如此清楚,菌子的感觉是,精灵一族对这座城市已经熟悉到了骨子里,敌人的每一支部队会作何反应,几乎全在他们的计算之中,所以才能搞出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定制」战术。

更关键的是,精灵银月卫队的执行力极强,能将所有的战术布置完全执行到位。

预想中最为惨烈丶应该发生在城市核心区域的主力军团会战,根本就没有发生。

当精灵的先头部队穿城而过,运动到了白石城的兵营区域时,这里的部队还在乱糟糟的集结,随后,十几枚带着冲击和爆裂效果的附魔箭矢,从银色重磅复合弓的箭台射出,直接轰塌了兵营的主大门。

敌人的主力部队毫不犹豫的缩了回去,转为了防守姿态,至此,白石城守军最大的一股有生力量,就被精灵们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堵死在了自己的巢穴里,未再对城内的战局产生任何影响。

封锁敌军主力后,精灵银月卫队没有丝毫停留,主力直指此战的最终目标——城主府。

在这里,终于爆发了自开战以来,第一次像模像样的,并非一边倒的战争。

城主府,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城中之城。

在城主府外的大道上,一队十几人的白石城守备军占据着一个简单的街垒,人族战士手持长矛,结成了一个松散的军阵,领头的军官约莫四十出头的年纪,穿着一件磨损痕迹有些重的镶钉皮甲,单手剑向前,高声呼喊。

「白石内城重地,禁止纵马狂奔,还不快快停……」

一道青影掠过,带着疾风的箭矢直接扎进了他的眼眶,把人族军官整个人冲飞了起来,远远抛出了几十米远。

紧随其后的瀚海前线观察员都有些无语了,敌人都已经攻到这儿了,这是纵不纵马的事儿吗?

当然,事后查明,还真是,因为这名军官,在白石城的岗位就叫做「城主府外止行官」,唯一的职责就是在城主府外,通知来人下马,或者下马车。

就算外面城墙塌了,街市炸了,天塌地陷了,血流成河了,这都不是止行官的责任,但是拦不住马,他们就要被问责处置,所以,他们遵循着惯性本能,向精灵发出了白石城方面的第一声质问。

「卑鄙」的精灵,都没等他把话问完!

这回要被罚钱了……

这是「城主府外止行官」飞在空中的最后一个念头。

精灵呼啸而过,踏平街垒,前方大道尽头,就是规模宏大的城主府。

从地势上,白石城主府位于全城的制高点,基座就是三十多米高的一处山坡,自城主府内的高塔看向白石任何一个位置,都是居高临下的俯瞰。

那标志性的登天石阶,一看就知道是大贵族的居所。

从防御上,城主府不仅有着极为坚实的石制外墙,有一支堪称精锐的城守卫队,而且,还有着完好可用的魔法阵。

精灵的第一波超远距离抛射,被闪烁着淡淡萤光的魔法阵截在了空中。

城市上空升起了一道又一道报警焰火,也吸引了一些「忠义之士」的救驾,陆陆续续有步兵小队和零散佣兵向城主府方向涌来。

同时,来自城主府内的魔法攻击,也造成了精灵一方的首批伤亡,一个小组的三名精灵被膨胀的火焰风暴吞噬。

一个短促的交手之后,银月卫队的卫队长挥盾硬接了一发魔法重弩,高声发出了指令。

「停止前进,停止前进!」

「散开,寻找掩体!」

「第三枝远程压制,第四枝第五枝左右警戒,防止两翼有敌人靠近。」

「发信号,让中月和尾月加快合围!」

精灵所说的三枝四枝,中月尾月,都是银月卫队的编制,这支部队遵循着建军以来的古老传统,甚至部队人数都保持着恒定不变,每名银月战士胸前佩戴的徽章,都是上一名战士战死或者退役后留下来的。

没错,每个人胸前都有一枚染血的千年古董。

徽章的形制,是一弯月亮升起在一棵枝干上空,根据月亮角度方向的不同,分为首月,中月,尾月三个大队,每个大队又根据枝干上分叉的位置不同,分为第一枝到第九枝九个分队。

在精灵一族辉煌的过往历史中,银月卫队是精灵王庭最锋利的长弓利剑,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杀戮飓风,是精灵一族武力和荣耀巅峰的象徵。

弯月长枝对抗的,是天穹的重骑兵集团,是栖月的魔法师大队,是雾月的光明神使,是千千万万的嗜血佣兵……

现在,它被用来攻打这座军纪松散,武备废弛的城市。

结局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