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肃反(1 / 2)
第237章 肃反
陛下要造反了?
卫青丶霍去病丶张汤很少喜形于色,但这念头一浮现在脑海中,三人都绷不住了。
不是嘲笑,是那种很难说得清的笑容,拿什麽拯救你,我的皇帝陛下。
就这麽急于升格为太上皇帝吗?
公孙弘浑浊的眼睛,绽放出明亮的光芒,仿佛能看透世间万物。
「陛下请灵慧隐士出山,本意是想恢复圣名,甚至是想找到复辟的义理,但灵慧隐土却未能如陛下心意。」
公孙弘不无晞嘘,摇头道:「复辟十事,粮食丶财货丶兵器丶衣甲丶战车丶马匹丶铁材丶铜材丶金钱丶大义,陛下以末起手,最不引人注目,然而,所派去灭口的人,却选择在太上皇陵动手,这——」
老丞相说不下去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先贤的话,当真深刻,陛下和陛下的人,能力不行也就罢了,难道连地舆都看不懂吗?
商丶夏两朝龙兴之地,又是万年吉壤所在,贵气盈天,那双眼晴到底干什麽使的。
「上君圣明天纵。」
公孙弘向御座略微躬首,「在廷议上,以『太庙告罪』罚于陛下,那夜星象,灵慧隐士作如何解,已经不太重要,陛下的圣名不但没有恢复,反而更加恶劣。」
不孝的帽子,在华夏的传统道德观中,如同一顶荆棘冠冕,哪怕是无道昏君戴上,都要为之流血不止。
陛下,是抄到了。
雪风习习,哪怕有暖炉在殿,依然略有寒凉之意,刘据让绛伯盖上铜盖,从外面把殿门关上。
「父皇啊。」
刘据想到父皇冷峻凌厉的神情和冰冷坚硬的内心,幽幽一叹,「还是不愿意放手啊。」
曾祖父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祖父孝景帝在位十六年,两位祖先终年之期,心心念念,皆是权力如何顺利过渡到下一代大汉天子手里。
除权臣丶铲外戚—-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大汉更好的未来,这才有了孝文帝丶孝景帝的盛世之治。
而父皇,在位的时间,超过了孝景帝,低于孝文帝,已二十年了,或许是继承到了曾祖母窦太皇太后的长寿,迟迟未感到终年之期,权欲之火,不降反升。
如果说前临江王,就是刘据的皇伯父刘荣,太子储君之位,是倒在了怨怒善妒的母亲丶大汉神医栗姬和骄横跋扈的栗氏外戚身上,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为了其他儿女的死活,孝景帝才寻机废太子。
那本朝呢?
以忠孝仁爱示人的他,母仪天下的母亲卫子夫被父皇大骂这个太子储君子不类父,对骄横跋扈的卫氏外戚视而不见,专门对战功卓着丶谨小慎微的舅舅卫青予以打压,并试图在择太子师的问题上,断绝太子宫和丞相府的联系,种种手段,完全是为了废太子而废太子。
逼不得已的他选择了反抗,因缘际会之下,父皇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刘据扪心自问,虽然对父皇多有训诫,但对父皇极尽宽容。
想去甘泉离宫就去甘泉离宫,想去南巡就去南巡,一应用度丶玩乐,是能给则给,连父皇庇护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和势力,刘据都很少加以追究。
虽说有几分自夸的意味,可现在的大汉,文治武功胜父皇执政时期十倍不止,盛世之景,尽显无遗。
这是穷奢极欲丶穷兵武的父皇不可能做到的。
没错,刘据是否定了父皇不少政令丶行为,但从未对父皇的功业予以否定,南越国丶
西南夷的收复,河西之战的大胜,父皇时期的各种准备和秣兵厉马,都如实记载着国史之中,今世丶后世,都会给予公正评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