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最後一环,十死无生!(2 / 2)
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大航海时代。
要想让世界上只有一个大明,那海洋军备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否则所谓的让大明再次伟大,那就全部都是无根浮萍了。
以及占据朝鲜后。
朝鲜的重要地理位置,可以使其对后续的屠灭倭国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因为对于朱由检来说,帝国是不能受到任何威胁的。
万一几百年后,倭国又掀起什麽风浪呢?
所以倭国是必须要尽数屠戮的。
不再是什麽十一抽生或者集中起来统筹规划。
而是真正的将这个种族从世界上抹除掉。
原因无他。
朱由检从来不相信什麽后人的智慧,也不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所以他这一世该干的事,必须得处理的乾乾净净。
把其抹除,自然就不会再有这种后顾之忧了。
灭倭,只不过就事论事而已,
当然。
对待朝鲜肯定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
前些日子从和毛文龙的谈话里。
朱由检知道目前朝鲜国内对大明朝的态度,主要分为反对派和拥护派,以及更大部分的中间派。
所以他准备对朝鲜施行一种较为怀柔的政治手段。
把反对派全部从物理上消灭,扶持拥护派。
接着对剩下的中间派实施感化政策,让他们彻底归心于大明朝,
总不能说反对派反对了大明还能活吧?
那这样还能叫帝国吗?
不利于团结的人,就不要存在了。
最后。
便是毛文龙治辖的东江镇对处理朝鲜事宜有一定经验,而毛文龙此人又可用。
这就等于是天然就有了一个基本盘。
不管去了之后做什麽,都要比到其他省份要方便的多。
种种原因交杂在一起,便形成了朱由检将战略目标最终定在朝鲜的结果。
此刻。
面对着孙传庭的疑问。
朱由检并没有把这些东西和其讲的太细,而是大致说了一下。
孙传庭的作用主要还是在他离开陕西后,留在陕西处理各种善后事宜。
所以这些东西和他说太多,也暂时起不到太大作用。
但孙传庭只是听着朱由检为其解释的只言片语,就已经是越听越心惊了。
老实说。
陛下刚开口时孙传庭还不觉有异。
朝鲜嘛,大明朝的老藩属了。
有些东西或者说这个国家对大明的意义是众所周知的。
但当其听到陛下准备以朝鲜钳制后金,继而开展海贸丶甚至平定倭寇时。
孙传庭心中已然是翻起一阵惊涛骇浪。
他万万没想到。
在自己眼中一个不甚重要的朝鲜,竟然有着如此特殊的战略意义。
而且陛下说这些还不是空口无凭,
孙传庭顺着陛下的只是稍微一想,就不免有一种豁然开朗如梦初醒的感觉,
虽然说,他还不知道陛下会去如何真正落实这些举措,
但这些宏图伟业着实是让人心向往之,不能自已。
心头一阵激荡过后。
孙传庭重重跪伏于地,隆重行礼道:「微臣未曾想过陛下志向竟如此深远。」
「微臣无能,恨不能为陛下分担些这再造乾坤之忧,但还请陛下放心,微臣会拼尽全力替陛下看好陕西,鞠躬尽死而后已!」
「绝不让陕西拖我大明朝,拖陛下的后腿!」
朱由检点了点头:「去办差吧。」
「记住,陕西上下官吏士绅,一个不留。」
「微臣领旨!」
孙传庭再度叩首,离开房间后,他深吸一口气,继而大踏步离去。
既然陛下已经决定了各个击破,那陕西境内的这些人确实就没必要再活了。
毕竟这些人若是还活着的话。
短时间内不好说,但只要时间一长必然就会小动作不断了。
人嘛,好了伤疤忘了痛是常态。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延安府内。
前些日子一同观赏了那出凌迟大戏的官员们。
此刻正在自己的府邸之中,默默关注着皇帝圣驾的一举一动。
而这其中。
又属肤施县县令陈安民最为活跃。
肤施县本就是府城附属。
能在这里当县令的,脑子自然要比其他地方的县令更活络一些最开始看见乔应甲被剐之时。
陈安民着实是被吓到精神崩溃了。
但在慢慢过了几天之后,现在的陈安民倒是渐渐缓过来了。
随即其整个人便不由得被一种劫后馀生的快感所包裹。
因为他听说皇帝再过几日就要离开陕西返回京城了!
当然。
打死陈安民也不敢在这个时候,生出什麽皇帝走了我立马就要像之前一样作威作福的想法。
那场凌迟大戏给他的阴影实在太大。
使得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敢产生什麽不该有的念头。
而这很长一段时间,则至少也有好几个月甚至一年那麽漫长。
真正让陈安民感到兴奋的原因。
是等皇帝走后,他这条小命就算是彻底保住了。
而之前的那些所作所为,也就等于一笔勾销了。
陈安民确信。
皇帝不会再对他们剩下的这些人动手了。
因为皇帝的自的已经达到了。
甚至说不光是陕西被盘活,皇帝还亲自平定了异族。
这已经是滔天之功了,陕西也有了振作之实。
那皇帝还动他们剩下的这些人干嘛?
他们真的已经老实了,他们真的已经知道错了,他们真的明白皇帝的伟大了....
为了表明自己的心意。
自从那天的事情过去后,陈安民便是忙的连家都没沾,全在想着如何为民解忧。
不光如此。
他还把这些年来捞的银子拿出来许多,以各种方式分给了县中的穷苦百姓。
各种所为,绝对对得起自己名字里的安民二字。
而陈安民这样做,也只有一个目的。
不管之前我做了什麽错事,全都翻篇而过丶一笔勾销吧..
我从现在开始,以后绝对是个好官!
在陈安民看来,自己的这个夙愿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一方面是他主观上相信这个。
另一方面就是从客观上来看,皇帝杀他们这些人弊远大于利。
他们已经看出来了。
新皇帝虽然杀人不眨眼,但实际上皇帝杀人也是讲究权衡利弊的。
若是真把延安府像西安府那样,也搞什麽十一抽生。
那消息传回内陆,必然会引起世家豪族震动,继而举国皆敌。
皇帝不可能这麽傻吧?!
内地的那些世家豪族,和陕西这些不成气候的官吏士绅相比,简直可以说是天上地下。
陈安民前两年去江南游玩,也是见过一番世面的。
主观与客观相互交织。
使得陈安民越发相信皇帝不会再挥动屠刀了。
他都准备要当好官了,还杀他做什麽?!
老揪着过去那些错事不放有意思吗?!
就不能给坏人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官的机会?
谁还没犯过错呐?!
想着这些事情。
陈安民心中也是愈发平和,连带着扶县中老人过街道时,都不自觉的挺直了几分腰杆。
恰巧此时。
背后传来一声轻喝:「陈大人。」
陈安民回头一看,只见几名锦衣卫不知什麽时候竟悄然来到他背后。
初看到这身衣服,陈安民着实是吓了一个大跳。
但听着对方和煦的语气和友善的面容,陈安民又轻轻松了口气。
前几日。
这些锦衣卫对他们可都是呼来喝去毫不留情。
而现在,对付对他的态度竟然这麽好,还叫了声大人。
莫不是皇上已经准备离开陕西了,所以特命锦衣卫来最后收买一波人心,让他们留下来好生办差?!
陈安民心神激荡,刚想开口说话,却听到前方锦衣卫的口中传来一道依然和煦的声音。
「陈大人,你的家人呢?」
陈安民:?
他刚想开口说些什麽,却已然被锦衣卫给按倒在地,
而此时。
像陈安民这样的情况,正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在陕西境内接二连三的上演。
之所以速度会这麽快。
是因为孙传庭把延绥军镇里的那些士卒带出来练兵了。
陛下说了,没有什麽比实战能更好的操训军队了。
既然如此。
那这些人和他们家眷的脑袋,刚好可以为边军手中的刀开第一道锋。
于是乎。
陕西境内,血流成河。
官吏士绅,十死无生。
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