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章 废弃水电站,规划大波镇!(2 / 2)

加入书签

还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宋老能从旧时代熬到现在,在无数次生死边缘摸爬滚打,经验果然深不可测。

不仅听出来了他的言外之意(即不看纸面数据,只论实际风险),还调动了社区内拓荒兵团老兵的集体智慧,给出的回覆堪称活地图+生存手册。

前几页是路线拆解,细致到每一段路的风险等级:

出城沿旧省道行驶是最优选择,这是幸福城斥资维护的主线路,由百鬼帮负责看管,路面平整,适合车队运输,可直达大波镇外围,但最后20公里需转入县道。

县道是第一道坎,路面多处坍塌,感染体与变异兽出没频繁,尤其靠近程野圈出来的那个县城,即「问路县」废墟的路段,常有感染体游荡,还有变异兽成群结队的袭击人类。

最后的7公里乡道更棘手,全是土路,只要雨天,必然泥泞难行。

再加上临江若是涨水,这一部分肯定要被淹,到时候开船恐怕都难走。

中间几页标注着沿途的高风险点。

问路县废墟是头号威胁,曾是旧时代的县城,如今成了感染源巢穴。

饶是幸福城如此大力度的多年清扫,依旧有源源不断的感染源冒头。

临江支流的水下藏着另一重风险,从主河道汇聚而来的感染源多潜伏在水底,尤其在汛期,极易突袭水道周边人类聚居地。

更令人惊喜的是后几页,竟完整标注了大波镇内的具体情况,连程野手头这份资料都未曾提及。

比如镇西头的「家家乐超市」,整体结构完好,承重墙未受损伤,清理后至少能供五百人短期居住。

又比如镇中心的办公楼虽有破损,但框架稳固,修葺后可作为临时办公场所,甚至顶楼的水塔还能修复使用。

镇东头的废弃粮站有地下仓库,防潮性极佳,适合储存物资

这些信息旁都标注着具体时间,最早的是今年四月,最晚的竟在两天前。

显然,天元社区的居民虽不外出,却从未切断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

或是从哪个拾荒者口中得来。或是做工时的工友聊天。

这些信息往常可能没有大用,但此刻程野问起,便立刻有了宝贵价值。

到了最后一页,宋老还标注了沿途可能碰到的感染源种类,但或许是顾忌程野的检查官身份,这一部分写的很是含糊,并未详述特徵,想来是怕在程野的专业领域『关公门前耍大刀』。

「不错,现在的棘手点恐怕就在于水患了。」

程野越看心越定,并没有被信息里的危险吓退。

没意义。

出了幸福城,荒野处处是险地。

那些神出鬼没的感染源,不像丧尸那样老远就能看见射杀,很多是通过变异生物携带丶水系交换,甚至自然诱发形成的。

就像当下的空雾,谁也说不清这一次又给石省带来了多少新的感染源。

所以,为了安全去选地点,本身就是最大的误区。

更该考虑的是,预防这些危险的难度有多大。

「问路县不出意外,肯定会有检查官选择,这里是幸福城和工业区之间最大的县城,于情于理都该重建,作为资源中转站,价值甚至比缓冲区前的卫星城还大。」

「所以我根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来自问路县的威胁,幸福城的军团力量大概率也会将这里当成主要扫荡目标,真正该担心的是临江水患,以及从水系蔓延过来的感染源。」

程野扯来一张白纸,在上面开始写下关键词。

【水患预警】丶【汛期情况】丶【河堤状况】丶【水下感染源特性】.

世事弄人。

几天前张师傅跟他聊起降雨时,他还在担心跃野庇护所会不会被淹。

现在却要琢磨,自己选的大波镇会不会被涨水吞没。

要不要用第三个机会再问问?

程野略一犹豫,还是放弃了,现在已经没有馀地换其他地方,六十公里重迭圈内,可选的地点就这麽多。

若真有更优的选择,等拿到承包资格后再慢慢申请调整也不迟。

除了威胁,还要算重建难度。

按宋老的信息和资料显示,大波镇的地下管网早就废了。

这在他意料之中,没了念想,反倒省得后期耗费精力整修。

而且,烂透了也好,换新管网说不定比修旧的更省事,还能按新规划来,避免旧管线的布局局限。

那些旧时代的建筑倒是保存了不少,足以度过艰难的前期。

「就选.大波镇了!」

程野长舒一口气,转头向小张确认了自己的选择。

「好的,程检查官。」小张递过一个牛皮纸袋,「请您拆开试题作答,另外,这些资料我们需要收回,您是想再看一会儿,还是现在就开始答题?」

变成闭卷考试了?

程野毫不犹豫地接过试题袋:「现在开始。」

拆开纸袋,里面的试题比预想中更复杂,足足二十一道大题,全是开放式论述,没有标准答案。比如:

选择该地点的核心目的与战略意义,该区域的发展前景对幸福城整体规划的补充作用,短期建设目标(3个月)与长期发展方向(1年)的具体拆解,如何平衡流民安置速度与防御体系搭建的优先级.

但比起现代标书,这些试题又简单得多,不用精确核算每一分投入的成本,不用挖空心思在预算里「偷工减料」以增强竞争力,只需把为什麽这麽做丶怎麽做讲清楚即可。

「程检查官,您有八个小时的答题时间,下午六点前提交即可。中间有任何需求,随时吩咐我就行。」小张贴心地补充道。

程野看了眼会议室正中央的挂锺,刚好是十点过五分。

八个小时足够他仔细打磨答案了,甚至还能在草稿纸上先打个完整的底稿。

笔尖落下的瞬间,思路已如潮水般涌来。

在选择目的一栏,他洋洋洒洒地写道:

「大波镇的核心价值在于『低成本启动』,白水坝修复可解决水电刚需,现有建筑(家家乐超市丶镇政府办公楼)能快速转化为安置与办公场所,较从零建设节省至少40%初期资源。其60公里的区位优势,既能承接幸福城与工业区的辐射,又可作为向外拓展的前哨站,战略意义在于稳扎稳打,逐步外推」

「短期可依托周边特有黏土建造烧窑,恢复砖瓦生产,既能解决建材自给,又能为流民提供就业,中期需优先修复河堤,在临江处搭建两座桥梁,一座供车辆运输物资,一座专供行人通行,彻底打通与工业区的直供通道,长期可利用临江优势发展渔业养殖,手工,成为幸福城的食物补充点与轻工业支点.」

「有关水患应对,设立三级响应模式,组织人手加固河堤,清理排水渠,开辟水路引导水流导向.」

「.」

草稿纸上的字迹越来越密。

从资源调配到人员分工,从感染源防御到民众满意度提升,每一个问题都紧扣着大波镇的实际情况,没有一句空泛的口号。

旁边坐着的李马太却显得焦躁,抓耳挠腮,写几笔就停下挠头,尤其每次瞥见程野像上了发条似的疯狂输出,一张草稿纸写满又换一张,嘴角的燎泡都憋红了。

心里急的呀,无法用语言形容。

至于会场内其他检查官,少数三期丶四期的老检查官同样下笔流畅,思路清晰,几个二期检查官则时断时续,偶尔停下来皱眉思索。

至于一期检查官,多半对着试题发呆,只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字迹潦草得像是在涂鸦。

中午时分,工作人员推着餐车进来,分发加热好的蓝袋营养浆。

尽管味道难喝,但在场没人抱怨,大多三口两口灌下去,抹把嘴继续埋首答题。

谁都知道,这八个小时的笔锋较量,可能就决定了未来几年的命运。

窗外的天始终阴着,雨势时急时缓,敲打着玻璃发出沙沙声,与场内的笔尖划过纸张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倒生出一种奇异的专注氛围。

程野却始终埋首于试题,时而停顿思考,时而提笔疾书,直到缕缕金辉透过窗户,他也浑然不觉。

下午四点半,距离交卷还有一个半小时,他终于放下笔,开始逐字检查草稿。

确认逻辑无遗漏丶措施可落地后,才将要点整理成正式答案,字迹工整。

最后通读时,他在末尾添了一句:「卫星城的核心是辅助发展,而非与幸福城和工业区竞争。大波镇的每一步建设,都应以让流民有处住丶有活干丶有盼头为前提,打造独特的渔业型手工卫星城。」

写完这句话,程野轻轻合上试题册,一股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涌遍全身。

或许他不是经验丰富的检查官,或许在武力与建设上还有很大短板,但这份方案里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对卫星城建设丶对大波镇最朴素的理解。

不是复刻一座似幸福城这样的超级庇护城,而是建造一处吸引流民扎根的超级卫星城。

「小张,交卷!」

当试题被收走时,程野才下意识抬头望向窗外,瞬间愣住.

天,短暂放晴了!

日头西斜,橘红色的晚霞正漫过天际,给阴沉了一整天的世界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恰似他此刻的心情,阴云过境,充满希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