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招揽刘继业(1 / 2)
第92章 招揽刘继业
在昨日的那场大火中,汉军中还是有一些幸存者的。
而那些幸存者,大多是走在队伍前方的汉将们。
哪怕这些汉将侥幸保住了性命,然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心志,早已在昨日的炼狱惨景中被摧毁。
面对着昨日炼狱场景的缔造者,诸位汉将哪能保持镇定?
当赵德秀转身将审视的目光望向他们时,汉将们都不敢迎上赵德秀的目光。
他们纷纷将头低下,以示屈服之态。
这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向骄横的刘继恩。
骄横归骄横,刘继恩还是怕死的。
然有一位汉将,对赵德秀审视的目光不躲不避,他的身体亦一直挺立在当场。
这位汉将正是刘继业。
刘继业的不屈,瞬间引起了赵德秀的注意。
五代乱世中,有骨气的人可不多。
「你是刘继业?」
每位汉将的脸上,都套着层厚厚的菸灰,这让赵德秀根本无法从外貌上辨别人。
听到赵德秀的询问后,刘继业镇定答道:
「某正是!」
在赵德秀观察刘继业时,刘继业又何尝不在观察他呢?
尽管现在他是赵德秀的阶下囚,可就在不久之前,他亦曾想生擒过赵德秀。
而世事有趣的是,那日他欲设伏之地,也恰恰是这伏牛山。
这一番巧合,可称的上一句「智者所见略同」。
到了这一刻,刘继业已基本确定他会被解除兵权,定然是赵德秀在幕后设计的结果。
知道这一点后,刘继业并未觉得赵德秀胜之不武。
兵者,诡道也,自古皆然。
赵德秀能想到用反间计来制造胜机,就说明他在谋略上技高一筹,刘继业不是输不起的人。
对于赵德秀这一月来的层层连环布置,刘继业是感到佩服的。
既有佩服之心,刘继业看向赵德秀的自光中,多了几分敬意。
刘继业的果断承认,让赵德秀满意的点了点头。
赵德秀是在满意,他没看错人。
点完头后,赵德秀让人将刘继恩等人给带下去。
待刘继恩等人被带走后,赵德秀找了个由头打开话题:
「王贵可是你的部下?」
昨日在受降数万溃兵后,穿着将领服饰的王贵,很快就引起了宋军的重点排查。
前世看过许多「杨家将」电视剧的赵德秀,对王贵的名字并不陌生。
然赵德秀并不确定,在当下王贵是否已成为刘继业的亲信。
因不确定这一点,赵德秀便将这件事暂时记在心中。
听赵德秀提起王贵,刘继业的嘴唇动了动。
刘继业不知这时,赵德秀提起王贵的意图。
但他想到了,最符合世之常情的一种可能。
一想到这,刘继业忍不住开口道:
「慈不掌兵,两军对阵,死伤枕籍是常态。
某是败军之将,死不足惜。」
「然今大局已定,若溃兵已降,不止王贵,其他人还望将军亦能手下留情。」
年纪轻轻,就能以外地人士的身份,在排外严重的北汉朝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继业的情商并不低。
刘继业能看出赵德秀单独留下他,是一种看重他的信号。
既知道这一点,刘继业自会认为赵德秀是想用「开释王贵」一事来向自己施恩。
说完这番话后,刘继业对着赵德秀微微一拜。
刘继业的行为,让赵德秀无奈地笑了一下。
赵德秀没想到,他就是好奇一问,刘继业竟能下意识想到杀降一事上。
他看起来很像嗜杀的人吗?
可仔细想想,刘继业有这反应,并不能怪他太敏感。
谁让他们处在这五代乱世中呢?
杀降的示威效果上佳,是当世将领用来震敌人的常用手段。
收起心中的些许郁闷,赵德秀看向刘继业接着说道:
「你都自身难保,竟还能想着为众多降兵求情。
我曾听闻你爱兵如子,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放心,纵算没有你的劝说,吾亦不会无端杀降。」
赵德秀的话,让刘继业心中长出了一口气。
作为胜利者,赵德秀没必要欺骗他。
「将军仁德。」
当世能克制住杀欲的将领是不多的。
对于刘继业的夸赞声,赵德秀并未作出回应。
赵德秀走在前方,并示意刘继业跟上自己。
因呼延赞就在身后,赵德秀并不担心背后会有威胁。
赵德秀的这一举动,让身后的呼延赞回忆起了某件往事。
那日在魏府内,赵德秀就是这麽引着吕端前往池塘旁的。
郡侯,看上他啦?
赵德秀领着刘继业,来到伏牛山外的一处高坡上。
站在高坡上后,赵德秀问道。
「敢问将军的志向是什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