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四章 殿帅报捷,这便是储君排面!(2 / 2)

加入书签

好在高平城高池厚,加上与城外李军大营形成椅角之势,这才让李筠得以顺利抵抗住宋军的数次猛攻。

今日的猛攻刚刚结束。

领兵回营的石守信,一踏入营垒中就见到慕容延钊向他走过来。

慕容延钊在身前站定后,石守信摘下头盔,露出了前几日被流矢划破的脸颊。

石守信能成为殿前副都点检,靠的可不仅是深通上意。

早在周太祖时期,石守信就以勇猛善战闻名于中原。

自赵匡胤下达进攻命令后,石守信便自告奋勇,亲率大军数次发起冲锋。

「他奶奶的,这乌龟壳可真硬!」

在好兄弟面前,石守信直接骂出了口。

慕容延钊能理解石守信的心情。

高平,是泽州诸县中城防最坚固的一座,

因高平坐落于丹水中游,是河东至中原最重要的一条粮道,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刘入侵中原时,优先要夺取的,便是这座城,

理解完石守信后,慕容延钊开口说道:「不如明日换王全斌领兵,你好好休息一日。」

王全斌是近年来禁军中,声名颇盛的一名将领。

慕容延钊本是一番好意,不料石守信听完后,满脸不乐意。

「换他作甚,他就懂得巴结...」

意识到那人身份不同于常人,石守信连忙止住了后半句话。

砸巴了几下嘴巴后,石守信转而愤慨道:

「都怪那贼子刘钧。

我军讨灭叛逆,他非要派刘继业横插一脚。

要不是有他那数万汉军来援,郡侯早有可能拿下上党。」

旁人不知赵匡胤为何改变战术,石守信还能不知道吗?

在得知刘继业率军南下的消息后,赵匡胤认为赵德秀拿下上党,已是不大可能的事。

这一点判断下,赵匡胤命大军猛攻,实属正常选择。

相较于石守信的愤慨,慕容延钊倒显得镇定许多。

「都侯虽有军略天赋,然到底年纪尚轻。

郡侯能为我们拖住北汉援兵,已实属不易。

尽管这段时日猛攻未取得进展,然再坚固的城,终有破碎的那一日。

我军实力在叛军之上,攻下高平是迟早的事。」

慕容延钊的判断,石守信是认同的。

然石守信还是有些不甘心:

「要是郡侯能拿下上党,那该多好。」

在诸多赵匡胤的禁军兄弟中,石守信对赵德秀的支持是最毫不掩饰的。

这一态度,源于石守信对赵匡胤的了解,还源于赵德秀与石保兴的交情。

石保兴是石守信的长子,自小与赵德秀一同玩到大。

石守信的感慨,引得慕容延钊伸手晃了晃他期待的眼睛。

「石大嘴,别想..」

「等等。」

二人之间情如兄弟,当下又无外人在,慕容延钊叫起了石守信的绰号。

五代军中,将领拥有绰号是很常见的事。

而慕容延钊的「想太多」还未说出口,就被石守信所止住。

站在营门口的石守信,见到一人在斥候的引领下朝着营内走来。

眼尖的石守信,认出了那人正是上次为赵德秀送军报的吕端。

认出来人后,石守信连下令斥候队长将吕端先带过来。

眼见禁军两位最高统帅都在那处,斥候队长哪敢迟疑。

再将吕端带到石守信身前后,斥候队长就被斥退。

等周围无旁人后,石守信连忙问吕端道:

「是不是路州战局,有新的变化了?」

石守信认为,若路州局势无新一步的变化,赵德秀没必要再派吕端前来。

石守信满眼期待。

吕端是认识石守信与慕容延钊的。

迎着石守信的期待目光,吕端难掩笑意,他朗声道:

「数万汉军全军覆没,路州全境已被郡侯收复。」

一听这消息,正在抚须的慕容延钊一个不小心,重重的拽住了浓密胡须。

而石守信则是在陷入震惊中后,又很快醒悟过来。

「你说的是真的?」

因吕端说的事过于惊异,在爆发前,石守信打算先再确认下。

面对石守信的怀疑,吕端信誓旦旦道:

「谎报军报,是诛族之罪,端岂敢犯!」

见吕端拿出九族担保,石守信再无任何怀疑。

下一刻,一阵爽快的大笑声,从石守信的口中爆发出:

「哈哈哈!

一战定太行,一战定太行呀!」

石守信一边大笑,一边伸出手,亦如慕容延钊方才一般,在他充满惊叹的眼前晃了晃。

「郡侯大胜!郡侯大胜!」

石守信一边晃,一边重复的说着这句话。

石守信的行为,充满了瑟。

可谁叫他押中宝了呢?

而很快的,石守信觉得光在慕容延钊面前瑟不够。

在吕端还未反应过来时,一双大手猛地拉住他朝着赵匡胤的御帐奔去。

石守信一边跑,一边大声叫道:

「汉军全军覆没,郡侯大获全胜!」

「路州尽皆臣服,李筠死期已到!」

石守信一路上的高呼声,渐渐将整座宋军大营惊动。

石守信为何有绰号叫石大嘴,就是因为他嗓门大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