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日破城 只知有战(2 / 2)
「篡国之贼!」
喊完这句话后,李重进暴起,身躯朝着赵德秀扑去。
这一刻的李重进,像一只凶猛的野狼。
面对李重进的垂死挣扎,赵德秀一点惧意都无,他的身体连轻微的移动都没有。
在他的主场中,何人能伤害到他?
李重进的身体,刚向前奔出一步,守卫在赵德秀身前的呼延赞,便直接一脚朝前踢去。
呼延赞这一脚蓄力而出,直将李重进踢飞,最后重重的落在了地上。
李重进的身体刚一落地,帐内的亲军就扑了上来,将李重进死死按在地上动弹不得。
赵德秀手中的权力,正化作如山般沉甸甸的控制力,让李重进的一切挣扎终成徒劳。
见再无法对赵德秀造成伤害,李重进双目充血,望着赵德秀的方向嘶吼不已。
听到李重进的嘶吼声后,赵德秀站起身来,朝着他走去。
赵德秀可以理解,李重进对大宋的恨意。
世宗早逝,宗训年幼,李重进昔年又被议储过。
若非他父亲先下手为强,大周的皇位,李重进未必不能再争上一争。
也许在李重进心中,赵氏一族是夺取了本属于他的皇位。
一步一步,作为胜利者的赵德秀,沉稳地走到了李重进眼前。
见仇人就在眼前,李重进更显激动。
「陈桥兵变,真相如何,你真以为天下人不知?
道义自在人心!
倾尽滚滚长江之水,亦洗不清你赵氏父子篡逆之名!」
陈桥之变中,赵德秀首功之名,早已天下皆知。
在李重进眼中,赵德秀就犹如当年劝李渊起兵太原的李世民一般。
再多的遮羞布,都盖不住李氏父子的篡逆之心。
李重进的这番话,让一旁的呼延赞大怒,他正欲上前抽李重进的嘴巴。
不曾料,赵德秀止住了他。
面对李重进的咆哮,赵德秀并未感到担忧,反而觉得有些可笑。
「真相?篡逆?
李重进,亏你是一方英豪,见识竟如此短浅。」
赵德秀这话一出,李重进不免为之一愣。
李重进本以为,他的这番话会引起赵德秀的愤怒,但实际上并没有。
「且问一句,今为何世?
千里赤地,饿殍盈路,父子相啖,夫妇相食,惨状目不忍睹。
兵之所过,一片废墟!
百年不遇之乱世,就在吾之脚下。
值此乱世,真相重要吗?」
「至于道义?
对流离失所的百姓来说,道义比不上一碗稀粥。
对征战不休的兵士来说,道义比不上一场胜利。
对天下人来说,他们企盼的是什麽?
是坐在帝位上的那人,能为他们带来太平!」
当说到这时,赵德秀已半蹲在李重进身前。
「至于篡逆之名?
你是否认为,吾来日会修改史书?
并不会!
日后史书上,会如实记载着这宛若炼狱的人间。
日后史书上,亦会如实记载着吾与陛下的一言一行。
滚滚长江水东流千万年,史上哪一位功过由它评说?
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吾一心,愿重换这人间。
当盛世重临人间,吾坚信,后人自会给我父子一个公正的评价!」
半蹲下来后,赵德秀的每句话,就像是在李重进的耳边说出。
句句清晰,又句句震耳!
听着那些话,李重进的神色发生了剧变。
原本的愤恨,不甘消失不见,剩下的唯有震撼。
赵氏父子,竟怀此念?
当赵德秀起身后,他挥手示意亲军将李重进带出去。
等到李重进将被架至帐门口时,他方才从震撼中醒转过来。
接着一阵轻笑声从李重进的口中发出。
「今败何冤?今败又何怨?
天下,合当是你父子的!」
李重进知道他必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赵德秀言语带来的冲击,让李重进死前浮现释然的情绪。
当李重进的笑声在帐内渐渐消散后,回到主位上的赵德秀发现,帐内属臣看向他的目光变得愈发火热。
在片刻沉寂后,向来有啥说啥的呼延赞,率先饶头兴奋地说道:
「太原王,换这人间,带我们一起吧!」
呼延赞这话一出,顿时引起赵德秀大笑。
「好!」
扬州城的收复,意味着宋军平叛淮南之战,已取得全面胜利。
可在扬州城外的宋军大营中,诸将的气氛却并不怎麽活跃。
胜利诚然可喜,然在这一战中,立功的将领并未有多少。
这就让许多将领,颇有意犹未尽之感。
人生能有几次跟随名将的机会?
好不容易有机会,能轮到与赵德秀一起征战。
若不把握住这次机会,日后他们一定会后悔。
在这一想法,在越来越多的将领心中浮现时,几道消息在军中悄然流传着。
「武平周行逢,不遵太原王调兵号令。」
「听说那周行逢,曾违制在城郊祭天。」
「据说周行逢,曾找过术士观相,术士言他有帝王之相。」
当周行逢越来越多的罪行,在军中散播开来后,一些将领的心顿时活跃起来:
看了地图后发现,武平距离淮南并不远呀!
另外听说,陛下将南面之事尽委给太原王。
这些将领中,以李汉琼为代表。
扬州城下的「挫败」,早让李汉琼满是不甘,今南面有不臣之人,怎能让李汉琼再能按捺住心思?
李汉琼是不敢直接找赵德秀的,他先是来找了田重进。
得知了李汉琼的想法后,田重进面色犹疑:
「周行逢纵有罪行,但难保他不会上书求和。
太原王心意,吾并不知晓。」
田重进的犹疑,让李汉琼焦急不已。
为打动田重进,李汉琼正色道:
「国有不臣,身为武将,吾只知有战,不知有和!」
明日开始,一日三章,持续三天。
还欠更啦。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