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武平三策 不正之风(加更!)(1 / 2)
第122章 武平三策 不正之风(加更!)
喷完茶水后,杨师璠连从座上起身。
他怒气冲冲地来到斥候面前,盯着他问道:
「江陵是坚城,宋军岂能数日而下?」
这是当下杨师璠心中最大的不解。
前一道情报是数日前的事,那时候情报中还说「宋军,南平相安无事」。
今日传回的情报,怎就是南平全国皆被攻灭?
时间太短,变化太大,让自诩熟读兵书的杨师璠有些无法接受。
被杨师璠恶狠狠盯着,斥候顿感惊慌。
然亲眼所见之事,怎会有错。
「南平诸城,皆已遍插宋军旗帜。」
当斥候说出这句话后,杨师璠再难质疑。
「宋军是如何做到的?」
杨师璠问出这句话时,因心中惊异,已下意识抓上了斥候的手臂。
杨师璠这副作态,让李观象颇为无语。
好歹是方面重臣,一点形象都不顾。
手臂被杨师璠抓的生疼,斥候连忙将宋军奇袭江陵一事如实说出。
听完赵德秀夺取南平全境的手段后,杨师璠怔怔说道:
「怪不得,怪不得。
若如此,南平国亡的不冤。」
见杨师璠沉浸在赵德秀的谋略中,李观象愈发无语。
李观象踱步上前,将斥候从杨师璠的手下给解脱出来。
被李观象解救,斥候对他感激不已。
暂时顾不上唤醒杨师璠,李观象想起方才杨师璠说的话,他开口问斥候道:
「南平三州,是不是人心不稳?」
在李观象的询问下,斥候如实答道:
「并未有!」
「并未有?」
一听这话,轮到李观象急了。
李观象的第一反应是不对。
情急之下,李观象亦伸手抓住了斥候的手臂。
手上不断用力的同时,李观象开口怒问道:
「南平立国数十年,国内竟无一二忠义之辈乎?
纵算无忠义之辈,南平王室丶公卿惨遭毒手,南平国内怎会不人人自危?」
不能怪李观象着急。
期待于南平三州人心不稳,是武平国的最后一道屏障了。
心中焦急下,李观象哪还顾得上什麽形象。
李观象不断摇晃着斥候身体,直将斥候摇的晕眩不已。
这时杨师璠已从品鉴中醒转,看到了这一幕。
「哎,哎,别摇了」
杨师璠一边出声阻止着李观象,一边上前将李观象给拉开。
当从李观象的魔爪中脱离后,斥候已然欲哭无泪。
生怕再被摇,斥候急忙开口说道:
「南平王室,公卿,宋军一位未杀。
唯有高保勖,被宋军送往汴京,听候宋帝具体处置。」
知道这一则消息后,杨师璠与李观象连携震惊。
太原王,竟如此仁义?
当世灭国之战中,杀个千人都属少见。
一个不杀,在过往实在是一件天方夜谭之事。
这下杨师璠与李观象终于知晓,南平三州为何能够人心安定了。
在短暂的震惊后,杨师璠率先反应过来,他从口中沉重的吐出一句话:
「至此宋军入境,我国再无屏障!」
杨师璠的这句话,让李观象重重的吸了一口气。
在与杨师璠对视后,李观象说道:
「要立刻将此事,报知给大王!」
先前他们二人觉得,有南平国挡在前方,宋军贸然入境的危险并不大。
然世事变化太快,眼下的局势,已不再是他们二人能处理的。
李观象与杨师璠迅速达成共识,随后二人连忙朝着周行逢的寝殿走去。
在外人眼中,周行逢的府邸,只是一座将军府。
可在内部人眼中,将军府占地甚广,府内亭台楼阁林立,装饰富丽堂皇,于帝王行宫无异。
当来到周行逢的寝殿门口后,李观象就先上前一步,让殿门外的内侍先入内禀告。
不久后内侍就走出殿们,领着李观象及杨师璠朝殿内走去。
一进入殿中,李观象及杨师璠就闻到了浓郁的药味。
周行逢的床榻隐于屏风后,让人看不清他的神态。
在李观象与杨师璠行完礼后,周行逢疲惫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
「发生何事?
是宋军攻打江陵,高保勖遣使前来求救吗?」
基于之前得到的情报,周行逢作出了一个合理的推断。
在今日之前,周行逢对宋军要南征一事,并不怎麽担忧。
过往觊觎武平国土的何止宋军?
然至今,武平国依旧挺立于世。
听到周行逢的询问声后,李观象上前将他刚收到的情报,详细的说了出来。
李观象话音刚落,屏风后就突然传来一阵药碗跌碎的刺耳声。
在李观象与杨师璠面露担忧,想着要不要询问周行逢安康时,身形高大且脸上带着黥文的周行逢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当周行逢出现在李观象与杨师璠眼中时,他的脸上带着忌惮神色。
周行逢的手中握着一块软帕,这块软帕本是他用来擦拭嘴边药渍的,但现在却被他用来擦拭额头冒出的些许冷汗。
擦乾额头汗水后,周行逢望着手中的软帕,开口说道:
「早就听闻太原王威名。
今日再闻,确实不凡。
假道灭虢,恩威并施,百里奔袭,计夺江陵.
众多医官,用药多日都逼不出的虚汗,竟被他给逼出。
半月灭一国,好大的威风!」
周行逢越说,言语中的忌惮意味就愈浓。
但再如何忌惮,周行逢还不至于手足无措。
周行逢察觉到两位心腹脸上都带着担忧之色,他出声喝道:
「吾尚在,慌什麽?」
周行逢的喝声一出,杨师璠与李观象脸上的担忧之色,就尽皆消散。
周行逢不是高保勖。
周行逢少年时为乡间无赖,后靠着作战骁勇,一步步成为湖湘之地有名的战将。
多年前趁楚国内乱,周行逢左右逢源一步步高升,直至最后成为武平军节度使。
自主政武平以来,周行逢励精图治,爱惜民力,厉惩贪腐,不因公徇私,在武平国内有着相当高的威望。
另外武平国更不是南平国。
在周行逢的治理下,数年间武平国社会稳定,仓廪充实,加之常与境内蛮族作战,武平军战力不俗。
武平国辖地十州,国力是南平的三倍有馀。
无论从哪方面看,武平军都能与宋军一较高下。
当情绪稳定后,李观象拱手问周行逢道:
「大王,我军当下该如何施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