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一章 百官郊迎 收尽民心(2 / 2)

加入书签

开封城外,只剩下越来越近的轻甲碰撞声。

片刻后,禁军先锋已映入眼帘。

千名精锐骑军开道,紧随其后的是步兵方阵,上万禁军个个昂首挺胸,步伐铿锵有力。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方阵两侧连绵不绝的粮车——数千辆驴车丶独轮车首尾相接,车轮碾过青石板道发出沉重的声响。

车斗里小麦丶稻米堆的鼓鼓囊囊,布袋上还印着武平各州仓廪的火漆,在阳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连日的赶路,虽让民夫们面带倦容,但他们都不知疲惫。

众多民夫时不时抬手拭去额角汗珠,望着车上的粮食露出笑意。

武平一战,收获颇众。

一想到自身能为家中带回,冬日中家人急需的粮食,民夫们就都卯足了劲。

赵德秀不喜欢乘坐车驾。

喜欢乘马的他,身影在一众将率的拱卫下,显得格外的显眼。

当赵德秀的坐骑出现在视野中时,百官皆躬身行礼,高呼「王上千岁」。

等到百官高呼过后,官道外的百姓,都将目光朝着赵德秀望去。

接着一阵阵讨论声,就在百姓的人群中产生:

「太原王看起来,并无重瞳呀?」

「太原王的耳垂,并不长呀?」

讨论声之后,便是疑惑声。

由于近段时日,武平国的强大一直被渲染着,故而对于快速攻灭武平国的赵德秀,许多未见过他的百姓,都自发地产生了很多联想。

而开封城内,评书文化盛行,许多百姓很容易将赵德秀与历史上有些的一些「异相」联系起来。

当然些许疑惑,并未让百姓们多想。

毕竟赵德秀头戴兜鍪,对百姓们的视线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身穿亮银甲的赵德秀,见到百官迎候后,他挥手止住大军行进,而后便翻身下马。

下马后的赵德秀,大步走到百官中为首的赵普与符彦卿身前:

「公卿相迎,吾荣幸之至。」

接着赵德秀就将微拜的赵普与符彦卿,给一一亲手扶起身来。

在赵德秀扶起赵普与符彦卿后,他们身后的文武公卿,才齐齐起身。

被赵德秀相扶的赵普,口中连带着激动的语气说道:

「王上平灭二国,为大宋收复故土,时值京师缺粮之时,更携大量粮食北上,解朝廷倒悬之危,吾等亲迎,实属应当。」

在掌握大权后,赵普在某些方面,是渐显专横之态的。

但赵普在赵德秀面前,不敢有分毫不恭。

赵普话音刚落,一旁的符彦卿便接着说道:

「太原王功德,足以彪炳史册。」

赵普的夸赞,对赵德秀来说并不意外。

往日势弱时,赵普就对他多有提点,这一点赵德秀一直记在心中。

就是这符彦卿。

赵德秀曾在赵匡胤口中,听过他对符彦卿的忌惮。

作为五代中,根深蒂固的地方实力派,符彦卿是天下节度使的利益代言人之一。

「罢天下节度使支郡之权」,将是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不知,当这一新政全面实施后,符彦卿是否会有何反对举措。

另外赵德秀可是清楚,符彦卿在政治立场上,一直是偏向赵光义的。

尽管心中对符彦卿有着防备,然在表面上面对德高望重的符彦卿的夸赞,赵德秀还是温声说道:

「符王过于盛赞,南征一战,多赖将士用命。」

应付完符彦卿后,赵德秀注意到了被远远隔离在官道外的百姓。

众多百姓翘首期盼,赵德秀知道他们期盼的是什麽。

赈灾之举,需先救济人心。

赵德秀转身挥手,一支运粮队就运至他的身前。

然后赵德秀抽出腰间长剑,随机来到一辆粮车前,将利剑捅了进去。

当剑身抽出后,粮车上的袋中,一颗颗诱人的粮食就从洞中踊跃而出。

伸出手接住落出的粮食后,赵德秀大步朝前,来到阻隔人群的军士身前后,将掌心摊开朝向百姓。

自古以来,皇室成员都自矜娇贵,何曾如此接近百姓过?

赵德秀的亲近,及他手中的粮食,顿时让围观的百姓口中爆发出欢呼。

「贤王千岁!贤王千岁!」

多年来,百姓们经历过太多险恶。

尽管大宋建立以来,赵匡胤对百姓从未有失信之举。

但多年的失望,岂能是一年就能扭转的?

城内外百姓过多,要想让百姓安心,从而不被有心人利用,「徙木立信」之举是必须要做的。

孔子有言:「民无信不立!」

百姓爆发出的欢呼声,足以证明赵德秀的举措,成功让他们对大宋朝廷建立起信任。

赵德秀的行为,让赵普脸上露出笑意。

赵德秀不这麽做,他亦是要这麽做的。

而这件事由赵德秀主动来做是最好的,因为他代表的是大宋皇室。

百姓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生生盖过城外的鼓乐声。

赵德秀望着这场景,伸手示意百姓们暂停欢呼。

百姓们并不是禁军,正常情况下,百姓的嘈杂声是很难止住的。

但当赵德秀示意后,渐渐地,百姓们的欢呼声就停了下来。

见赵德秀竟能轻易止下百姓的喧闹,许多文臣心中顿时明白起来赵匡胤的深意。

按照以往惯例,大军归朝时,百姓们皆会被提前清场。

莫说身份尊荣的赵德秀,就是许多公卿大臣,百姓们都无缘得见。

而赵匡胤不按惯例行事,就是为让赵德秀收服民心。

赵德秀若能做到这一点,可比一般封赏会得到的多得多。

当百官会意后,赵德秀的声音接踵而至:

「陛下仁德,南粮北调!朝廷不会食言,可安心归家矣!」

赵德秀话音刚落,文臣们闻言抚掌,将士齐声应和,声震原野。

百姓们更是喜极而泣,众多百姓自发参拜起赵德秀来。

还有的百姓,纷纷探头想看清赵德秀的相貌,拥挤之势愈演愈烈。

为免造成踩踏事故,赵德秀见状拿下头上兜鍪,将自身的脸坦然露于百姓眼中。

「欲观太原王邪?亦犹人也,非有重瞳长耳,但多智耳!」

赵德秀能说出这番话,说明方才百姓的讨论声,皆被他清晰的听入了眼中。

说完这番话后,赵德秀大笑着重新上马,朝着开封城内继续走去。

赵德秀一动,身后文武百官相随,接下来是数万虎贲。

最后当一辆辆粮车驶入开封城门后,大宋悄然间,朝着建隆二年迈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