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四十八章 符氏诡计 继恩报信(1 / 2)

加入书签

第149章 符氏诡计 继恩报信

在赵德秀于礼宾院中,为国家大事谋划时,皇城中的延寿宫内,亦正发生着一件事。

药味满布的延寿宫内,面如枯槁的杜太后,正躺在床榻上由符氏亲自喂着汤药。

今年五月开始,杜太后就感染风寒。

宫内的人本以为,这一次风寒无甚大碍,没料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杜太后的病情开始产生变化。

上一月,赵匡胤想为杜太后祈福,便特地下诏赦免死罪以下囚犯。

赵匡胤的祈福起到的效果并不大,据御医回报,杜太后的病情起起伏伏的。

前几日忧心于杜太后病情的赵匡胤,在处理完科举的一切事宜后,便带着赵光义离开汴京前往嵩山,想着亲自向名山祝祷为杜太后增寿。

自赵匡胤离开京城后,城内的一些人心思就变得活跃起来。

那些人,以符彦卿为代表。

符彦卿在朝中势力根基深厚,随着新政的一步步开展,符彦卿得知了一个消息:

「朝廷将要罢天下节度支郡之权。」

得知这一消息后,符彦卿大惊。

五代中的节度使,在地方上宛若土皇帝。

节度使们,不但在地方上拥有着军权,甚至行政权丶司法权丶人事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当年周世宗在位时,藉助着高平大胜的威势,曾对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在周世宗的举措下,节度使对地方的掌控力已有着一定的削弱。

可当年周世宗的改革,是有着妥协的。

例如对符彦卿这一地方强镇,周世宗主要采取拉拢的手段。

周世宗一方面迎娶符彦卿之女立为皇后,一方面加强符彦卿在大名府的实力,想让他成为周室的地方重臣,牵制中央权臣。

在周世宗的操作下,大名府及周边诸州,宛若已成为符彦卿的私产。

符氏一族在地方上作威作福,好不快活。

今符彦卿得知,朝廷要打断他土皇帝般的生活,这让符彦卿如何能接受?

但哪怕心中再不愿,符彦卿并不敢明面上反对兵威正盛的朝廷。

多番思虑之下,符彦卿想出了一个突破点——杜太后。

将杜太后当做突破点,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赵匡胤为至孝之人,另一个原因是杜太后并无政治智慧,好骗。

而要想藉助杜太后的力量,阻止朝廷下一步新政的开展,身为外臣的符彦卿是不能直接参与的。

符彦卿将这件事,交给了女儿符氏。

正所谓爱屋及乌,杜太后对王皇后不怎麽喜爱,对赵光义的妻子符氏,可是喜欢的紧。

杜太后的出身谈不上高贵,加之赵光义与符氏成亲时,赵氏还不是皇族,故而杜太后心中认为,那时符氏是下嫁给了赵光义。

两重原因影响下,自杜太后病后,她数次婉拒了王皇后与李杜若的照顾请求,身边只留下符氏一人在身边。

杜太后的偏爱,赵匡胤的离宫,给了符氏极佳的机会。

符氏在给杜太后喂完汤药后,见杜太后病体难返,想来大限之时就在这几日,于是她便低声抽泣起来。

刚喝完汤药,正在养神的杜太后听到了符氏的抽泣声。

她艰难的睁开沉重的眼睛,看到了满面泪水的符氏:

「贤媳何故抽泣?」

问这句话后,杜太后脸上挤出了担忧的神色。

自己都病入膏肓,杜太后还有闲心担忧符氏,可见她对符氏的喜爱。

听到杜太后的询问后,符氏先是「一惊」,像是意外她的哭泣竟会惊扰到杜太后。

见打扰到杜太后的休息,符氏慌忙于榻下请罪。

联想到符氏近段时日的尽心侍奉,符氏的慌乱请罪让杜太后心生怜意:

「贤媳有何心事尽管说来,老身自会为你做主。」

一朝成为一国太后,加上皇帝又是个孝顺至极的人,杜太后自觉天下间没有她摆不平的事。

在杜太后的连番追问下,符氏才「勉为其难」地说道:

「母后久染沉疴,面容日益憔悴,妾身不免悲从中来,恨不能以身替之。」

符氏先是显露出令人感动的孝心。

当显露完孝心后,符氏接着说道:

「妾身悲伤,既是担忧母后凤体,更是想到近来朝中对家父的攻讦.」

说到攻讦二字时,符氏哭声渐大。

符氏的反应,让杜太后愈显焦急。

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杜太后对德高望重的符彦卿这一亲家是相当看重的。

杜太后甚至在心中认为,当初若无符彦卿的大力支持,赵匡胤未必能那麽容易坐稳皇位。

况且符彦卿的荣辱,是会关系到赵光义的未来。

多重因素影响下,爱子情深的杜太后,竟勉力撑起病体半躺在榻上,急切地开口问道:

「朝臣是如何攻讦符卿的?」

察觉到情绪烘托的差不多,符氏连张启唇舌,将一些事实添油加醋的说上一番。

在符氏的叙说下,杜太后听到的事实是这样的:

符彦卿一心为国,然树大招风,随着朝廷新政开展后,一些奸臣幸臣不断上书污蔑符彦卿有不臣之心。

在奸臣幸臣的污蔑下,符彦卿深感不安,有朝不保夕之感。

当扭曲完一遍事实后,符氏最后哭诉道:

「妾身恐惧,或许陛下回朝后,家父就要被免冠罢爵,成为阶下之囚了。

若家父被论罪,要是牵连到官人该如何是好?」

符氏这话一出,杜太后的脸色变得愈发苍白。

杜太后气的用手拍着榻沿:

「有我相护,谁人敢害我儿?」

杜太后的语气中,充满着怒气。

然愤怒之馀,知道自身病情的杜太后,心中却浮现几分担忧的情绪。

今日她尚在,朝中都有奸臣敢中伤符彦卿从而影射赵光义。

来日她要是驾鹤西去了呢?

担忧的情绪让杜太后心急,可再心急还是无用,以她的智慧,是想不出什麽好的办法的。

无可奈何下,杜太后连问符氏道:

「莫哭莫哭,我既知此事就不会坐视不理。

贤媳可有办法,让符卿及光义免遭构陷?」

在杜太后的印象中,符氏一向是个有智慧的人。

听杜太后问出这句话,符氏心中暗喜,面上却有着犹疑。

在经过一番「挣扎」后,符氏方才开口说道:

「前朝世宗时,朝臣中亦有构陷家父者。

世宗为保护家父,曾许家父永镇大名府,世代与国同休。

自那之后,家父渐安。」

符氏侍奉杜太后日久,深知杜太后对周世宗是很推崇的,这也正常。

当年赵匡胤能一路高升,甚至赵氏能高攀与符氏联姻,全由于周世宗的赏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