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神武重甲 南北联盟(1 / 2)
第156章 神武重甲 南北联盟
这一发展战略,在史书上被誉为「先南后北」。
从赵匡胤的想法可知,他内心中一直是将消灭契丹,当作人生中的战略目标,这也符合历代英明开国之君的想法:
华夏政权要想长治久安,最重要的外部保障便是北方无强势的游牧政权。
而要想战胜强盛的游牧政权,名将是不可缺少的,但相比于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将,富庶稳定的国力才是根本。
或许由于人心莫测,谁都无法保证先南后北的战略能够一直稳步推进下去,但无论会出现何变数,优先发展积蓄国力是最重要的。
「父皇远见,儿臣晓得。
西征后儿臣会相机行事,请父皇放心!」
赵德秀的话,让赵匡胤脸上露出笑意。
爱子不日就要出征,他事先提点一番,乃是出于习惯使然。
事到如今,遍观赵德秀此前种种应对,他还有什麽不放心的呢?
看完城外荒田开垦详情后,赵匡胤领着赵德秀登上车驾,朝着汴京城返回。
在车驾中,赵匡胤主动提起一事:
「日前你曾上书,有意让神武军全军装备重甲,你是想凭藉步兵重甲优势,来抵抗北方骑军?」
作为当世名将,要不是被帝王身份所困,领兵平定天下一事,赵匡胤不是不能为之。
他自能一眼看出,赵德秀想要组建重甲步兵的目的。
神武军脱始于澶州军,一开始时澶州军人数不过两百。
南征一战后,赵匡胤为奖励赵德秀,将澶州军升为神武军。
这一变化,对赵德秀是有着诸多好处的。
最大的好处在于,赵德秀能直接掌控的军事力量,将会得到一个质量和数量上的大大提升。
神武军将不会再局限于地域,而是有资格成为能和捧日军,控鹤军等禁军精锐力量有着同等地位的存在。
「正是!」
赵德秀回答的相当果断。
于当下这一时期,宋朝禁军中是有着骑军建制的,例如领兵驻防潞州边境的昭义军,就大多是骑兵。
这得益于宋朝的禁军脱始于后梁丶后唐精兵。
但再好的基本盘,都抵不过数十年征战的消耗,另外优良战马是有黄金期的。
据赵德秀的观察,他发现宋军骑兵的战斗力与数量正在日益下降与减少。
这一趋势在后周时期就有出现,及至今朝,愈发引起赵德秀的重视。
为以备不虞,赵德秀认为尽早组建一支重甲步兵是明智的。
赵德秀口中的重甲指的是「步人甲」。
步人甲在唐朝时就有前身出现,及至五代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步人甲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世一系列锻铁技术的进步。
步人甲整体构造主要分为五部分:
头盔丶顿项丶身甲丶披膊丶膝裙,这五部分合起来甲片总数近两千枚,总重量约在六十斤。
步人甲全身从头到膝的绝大部分面积,被坚硬的铁甲包裹,寻常箭矢除非射中面部丶腋部等区域,不然难伤分毫。
而赵德秀曾听赵弘殷说过,李存勖亲军穿戴的步人甲,甚至都有着面甲的存在。
先进的锻造工艺配合上优秀的制造理念,让步人甲在当世拥有着超强的防御力。
步人甲在保持超强防御力的同时,并不会影响到军队的作战能力,穿戴步人甲的士兵交战起来,做出一系列攻击及防御行为都不会受到阻碍。
甚至士兵身穿步人甲行军时,因步人甲重心分布合理,并不会让士兵成为无法移动的花瓶。
步军作战,最重要的就是阵型。
而当世骑兵攻击步军,无非是两个作战方式。
一个是凭藉超强机动力,在步军阵型周围左右奔驰,箭雨袭扰,让步军阵型大乱,最后再进行战术穿插,彻底消灭敌军。
另一个是发挥骑军的冲击力,让骑兵手持大刀,长槊等杀伤力大的武器,藉助着战马的冲击力正面硬撞步军阵型。
以点破面,累及全军,最后展开屠杀。
而在面对重甲步军时,这两个作战方式的效用,就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削弱。
从而让「以步克骑」变得更有机会。
但步人甲有个弊端:制作成本昂贵
这一弊端,让步人甲无法在军中普及。
哪怕是当年「天下莫敢争锋」的后唐,都没能让步人甲在军中普及起来。
唯有帝王或重要将领的亲军,才能装备上步人甲。
以大宋目前的国力,想让禁军大范围穿戴步人甲,那也是不可能的。
步人甲零散的分布在禁军诸军中。
零散分布,根本无法发挥出步人甲的最大效用。
赵德秀认为既然当下无法普及,那不如走精兵路线。
一方面积蓄国力,稳步提升步人甲的产量。
另一方面将现有的步人甲,都优先装备在神武军上,组建出一支战力强悍的重甲步兵军团。
日后与敌人骑军野战时,让神武军担任中坚力量,或拱卫,或攻坚,再让其他禁军协同作战,将全军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在赵匡胤思索时,赵德秀又接着说道:
「党项异族,其心必异。关中情势,复杂万分。」
「就算我朝暂无攻灭定难军之心,也要防备李彝兴反戈一击。」
赵德秀的顾虑,让赵匡胤赞同的点了点头。
李彝兴的示弱能瞒得住别人,却瞒不住赵匡胤。
赵匡胤甚至还知道,李彝兴暗地里与契丹不清不楚的事,是得防上他一手。
「这件事,就按你的意思办。」
赵匡胤又接着说道:
「朕会设立一个军器监,专门负责禁军武器装备一事。
你多看着点。」
说完后,赵匡胤面露笑意的看向年轻储君:
多多磨练,日后为父才有机会亲征。
正所谓父子连心。
赵匡胤的笑容,让赵德秀心中隐有猜测。
父子二人商议着要事,不多时就回到了万岁殿外。
当进入万岁殿中后,在殿内等候的沈义伦捧着一封上书迎了上来。
沈义伦先是向赵匡胤汇报了东面的军情。
郭从义坐镇徐州,在听闻朝中消息后,比李洪信先反一步。
得知此事后,赵匡胤派王全斌领两万禁军前去平叛。
郭从义是宿将,然大宋刚平定淮南之乱不久,军威犹存。
军心动荡的徐州军,根本不是禁军的对手。
据王全斌回报,他初战告捷已包围徐州城,想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徐州之乱。
汇报完东面军情后,沈义伦呈上一封上书道:
「陛下,这是李彝兴的上书。」
听是李彝兴上书,赵匡胤饶有兴致的展开看了起来。
当看完上书中的内容后,赵匡胤轻笑一声将上书交到赵德秀手中:
「他还真将自己当司马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