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9章 缺氧与陡坡!【二更!】(2 / 2)

加入书签

对他来说安全才是首位。

不过在他往上爬了一阵子后,逐渐意识到的确不算很危险。

路是可以选择的。

这也得益于他此时的身体状态极好,大脑便特别清醒。

而有了一个清醒的大脑,就可以更加冷静地分析前面哪块地是更安全的。有时候绕一下也没有什麽关系,如果觉得前面的冰川有滑倒的风险,或者某些角度不太好爬,哪怕更近一些,李悠南也会选择避开。

如此一来,走的路程自然会更远一点,但没有关系,爬多少算多少。

不过爬山毕竟是要从山脊上往上走的,所以实际上可以选择的路线也非常有限,大体的方向和前面那几个队员是一致的。

爬了一阵子,李悠南的视野中逐渐出现了赵良他们三个人的身影。

……

此时的海拔已经超过6500米了。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个海拔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在这个海拔之下,血氧会急速下降。

赵良他们三人之前虽然登过不少的山峰,但实际上真正超过7千米的山峰也就一两座。

所以对他们来说,海拔还是制约登顶的一个很不稳定的元素。

他们三人都有攀岩的底子,所以攀登技术难度比较高的山峰时会比较占优势一些。

而贡嘎山的确是一个需要技术更加全面的地方。

接下来的1000来米才是真正考验技术的路程。

赵良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以及血液在耳朵里鸣响,他很清楚这是身体缺氧的信号。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经过了好几天的适应,但经常爬高峰的人都知道,身体对高海拔缺氧环境的接受度就只有那麽高。

超过了6500米,必须要用意志力硬顶。

这也是贡嘎山之所以难以攀登的原因之一——在你身体已经开始缺氧的时候,才是路程里最难的地方。

而前面是一个避无可避的大约六七十度的斜坡,这段斜坡的距离大概只有几十米,但成了横亘在几人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他们准备短暂休息一下。

休息的时候身体要背对着斜坡,这样可以有效的放松小腿。

并且作为专业的登山运动员,他们深知这时候是不能蹲下来休息的,那样的话会破坏身体的血液循环节奏,再次站起来的时候就会特别疲惫。

在这种挑战人类极限的环境下,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他们三人很有默契地互相帮助,调整好休息的姿态,拿出水喝。

而就在这时,他们三人自然也看到了大约一两百米下方的李悠南。

……

李悠南并不着急,继续往上爬。

同样选了一个地方休息,一面拿着自拍杆和运动相机记录此刻的风景。

丁锐轻轻碰了碰赵良:「赵哥,你看那个哥们。」

赵良点了点头:「没想到他竟然爬到这个位置来了。」他抬头看了看上面那个斜坡,摇了摇头,「不要管他,我们继续往上爬。大家休息好了吗?」

两个小夥伴都点了点头,赵良便拿出爬坡的工具:「我先上去,你们再跟上来。」

爬这段坡的确非常危险,一旦从上面滑倒了,很有可能直接摔下去。

这里倒也不至于摔倒就是万丈悬崖,但如此剧烈的折腾身体肯定会导致血压升高丶心率加速。

身体一旦缺氧,同样有生命的危险。

李悠南饶有兴趣地站在下面,望着那三人爬坡。

他们三个人爬得非常小心谨慎,用专业的爬坡工具。

整体来看,那个坡大概是60多度,但也有一两个地方超过了70度甚至80度。

李悠南有一些犹豫,要不要继续往上爬?

大概花了20来分钟,他们三个人才依次爬上了那个斜坡,接下来又是一段四五十度的缓坡。

这三人爬上去以后,回头望了李悠南一眼。

李悠南想了想,准备先上去看一看那个斜坡的情况。

另一边,赵良他们上了斜坡以后没有休息,就继续往上爬。

爬山这件事情要尽量少停下来休息,放缓速度即可。

爬了一阵,视野中已经没有了李悠南的身影。

丁锐笑着说:「看来那个人应该不会再跟过来了。」

赵良点了点头,又往上望去,严肃地说:「别管其他人了,上面还难着呢。」

此时海拔已经接近7千米了,仅仅只剩600多米海拔丶1000来米的距离就能登顶。但是每个人的身体却已经接近了极限。

而类似刚才那样的大角度坡道,在上面的路越发的多了起来。

对于赵良他们三个人来说,真正的挑战从这里才算是刚刚开始。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