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章 被用作dou+的话题#方盛#(4K)(1 / 2)

加入书签

第136章 被用作dou+的话题#方盛#(4K)

有道是在摆烂中发奋图强,方盛向来不懂厚此薄彼,有面向微博的,自然就有面向抖音的。

经过魏莉莉的努力-手持手机拍方盛,一段简单的视频终于完成。

无需滤镜,甚至都不用剪辑,直接输出上传抖音—

配文:[问候各位元旦快乐#偶像训练班#]

视频内容是方盛坐在单人沙发椅,侧面面向镜头,面带微笑的讲了几句话「大家元旦快乐,祝所有人新年发大财。」

稍顿,方盛才接着说:「最近刷抖音看到大家把偶像训练班当dou+用,我也试试」

说到这,方盛不由轻笑出声:「公司真舍得下血本,有种我拼命挣钱公司拼命花钱的感觉·—.」

「只可惜,偶像训练班这个项目是我的提议,也只能是扶额苦笑了。」

「我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发掘出一些具有东方魅力特色的新时代偶像。」

「期待在偶像训练班与各位华语新偶像会面。」

尽管是华璨唯一具有绝对自主权的艺人,但方盛从不逾矩。

反正,不管是他想做还是不想做的,又或者是兴之所至的,都符合规矩。

所以说,他小方提前四五十年适应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极具远见意识的。

效果卓绝。

具体到当下,一开始方盛的这条新抖音动态并没有太热闹。

抖音的推送机制比较玄,直接刷反而很难刷到已关注列表的更新。

只有部分真正的方粉直接从[朋友]板块第一时间刷到了。

操作也是粉丝常态化操作,先赞丶后评丶再分享最后才去关注视频内容。

起初粉丝只道是寻常·

「我方,刚刷完微博,没想到还有抖音日常视频问候!」

「我方要天天开心呀/锅哥比心.表情包」

「元旦快乐,麽麽麽麽麽。」

......

然后,第一批方粉在完成基操的同时一心二用听完了视频,再回头一看,立马情绪高涨—

「真的吗真的吗?去偶像训练班能见到我方?」

「现在就报名!万一呢万一呢!」

「我我我我!我方,选我选我,我也想当偶像!」

「我方真是太有魅力了,因为淋过雨所以要给所有人撑一把伞吗?」

「我方始终不忘来时路!」

......

即便方盛没有明确他在偶像训练班的身份,但方粉一想到能见到方盛还可能有机会长时间待在一起—·

哇!

整个人所在的环境都要冒粉红泡泡了。

只要是粉丝,不管是娱乐圈的还是网红圈的,都很难拒绝这种机会。

而且,按目前已经公开的消息,能很清晰的知道背后有两个电视台,以及网络海选阶段的巨量流量,万一呢..·

万一那个新时代偶像真就是自己呢?

梦想还是要有的嘛!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流量的推送,越来越多的路人网友刷到了方盛新发的视频。

热闹越来越汹涌—

「不是,锅哥你个浓眉大眼的,背地里居然搞了这麽大个事情?偶像训练班是你发起的?」

「锅哥:什麽七璨八璨的,不过是马前卒罢了,爷们就是要重塑偶像赛道!」

「锅哥:别人都是撕伞,我不一样,我希望人人如我!」

「网友:偶像训练班什麽门槛?锅哥:像我一样就行。」

「本来只想做个普通人,奈何—我摊牌了,我也要当偶像,这偶像他方盛能当,我不能?」

......

某种意义上,方盛这条抖音让一批绝对没想过要当偶像的选手报名了海选。

甚至可以说比之前的GG宣传效果还要好。

因为这批人中有一多半是真的想要打通海选,然后去见方盛。

至于见面了要做什麽,等通关海选了也来得及想。

左右无非是二板斧一一当面上嘴脸丶造谣生事。

总不能真去「朝盛』吧。

午前,方盛新年第一天公开亮相掀起的这一波流量终于彻底爆发。

不论是微博丶抖音还是其馀社交媒体平台,有一个算一个,都能看到『方盛」的名号。

当然,风评照例是毁誉参半。

但,怎麽算怎麽都可以说一句天下无人不识君。

充分体现出了什麽叫内娱顶流,

比起方盛发的微博,这条时长仅仅几十秒钟的抖音短视频,更让营销号自媒体激动万分。

连诸如芒台娱乐等主流的娱乐媒体都有下场发表看法一「偶像训练班是一个重磅级偶像产业业务,根据公开消息,华璨娱乐将在一年内投入数亿资金推动该项目,旨在挖掘出最具东方魅力的新时代偶像出人意料的是,方盛先生竟然是偶像训练班项目发起人·

尽管从一开始华璨就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推动项目,但很显然,方盛先生的公开表态和支持将使得偶像训练班的网络热度走向巅峰!

笔者相信,一定会有一批新的优质偶像诞生!」

主流娱乐媒体的公开看法基本偏正面,算是某种利益相关。

因为很多卫视台都做过偶像出道的综艺,

或者应该这麽说,当前最新一代的顶流有半数以上是通过这样那样的偶像综艺出道的。

马敬轩是这样,方盛是这样,还有其他一些超人气明星。

不管是主流娱乐媒体还是超人气明星,都没法公开的直接攻击偶像训练班这个项目。

哪怕会产生一些不那麽妙的影响。

前者如果公开发言攻击,意味着要麽是否定自己的出道路,要麽在否定方盛等人的出道路。

后者如果明牌针锋相对,那以后想搞任何选秀类综艺都得掂量掂量。

你做初一就不能怪别人做十五。

换句话说,这才是偶像训练班一经推广,立马获得广泛流量的核心原因之一。

一个偶像训练班才能选走多少人?这麽大的手笔,等于说拓宽了整个行业的可选馀地,

就像那句话说的,不会有人永远18岁,但永远有18岁的人。

不会有永远的偶像,但永远会有偶像。

偶像是一种需求。

造星是制造新鲜血液,这是整个娱乐产业都离不开的东西。

有别于主流娱乐媒体的是,部分营销号的切入倾向性。

其中有观点认为一「我相信偶像训练班是方盛的手笔,但方盛有点迷之自信,仿佛只要他一出手,就一定会成功,浑然忘了艺术世界的最大分水岭是天赋。」

「强行造星不可取,方盛这是要带着华璨走向深渊啊,凡事都讲究个循序渐进,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砸钱管用的话,岂不是人人都是偶像?」

「确实一代人需要一代人的偶像,方盛都出道三年了,新一代还没冒头。不过,说句公道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