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智慧女神的儿子(1 / 2)

加入书签

第252章 智慧女神的儿子

她红牡丹般娇艳的唇,似触似分地,轻轻贴在了心爱神王的耳廓之上,吐气如兰。

用一种能让神王神性都为之颤抖的声线,颤声说道:「陛下.我的陛下我的挚爱」

「我的主啊,你.不是还要给我一个『惊喜』吗?」

「我的父,你还在等什麽呢?」

跟着宙斯学了太久的智慧女神,段位早已是今非昔比,几乎要将这位多情的神王彻底调戏于股掌之中了。

而深陷这更高层次「大魅惑术」的神王,在压下胸前那足以焚天的火热之前,怕是再难挣脱这甜蜜的诱惑了。

祂嘶哈着粗气,神智早已迷迷糊糊,「我的爱我的爱.我心尖上的珍宝.」

智慧的神殿,时隔不久,再一次浮起了无垠的金色云霞。

而这一次,云中没了那泽被苍生的缠绵金雨,却多了无尽绚丽的虹彩,于云海间翻涌丶变幻。

象徵着一切奇谋妙计与机智灵感的绚丽智慧极光,于此刻再一次照耀了整个奥林匹斯。

与此同时。

宴会散了却迟迟没走的黑夜女士,正孤身立于自己神殿的露台之上。

她还在等着某位正忙着的神王,给她回信息。

但是现在,她看着天际那漫卷的绚烂无比云霞,原本冷白如玉的芙蓉美面,几乎都要气得发青了。

「轰——!!!」一声沉闷而压抑的爆响。

并非天空金云之中的雷鸣。

是黑夜女士在无尽怨念中,反手一巴掌,将自己在奥林匹斯华美的黑夜神殿,给直接打了个粉碎。

那巍峨宏伟的宫殿,瞬间悄无声息地,内爆成了一团吞噬一切的纯粹暗影,海量的冰冷星尘,飘散在了风中。

她猛然转身,带着身后那群被这突如其来的神力爆发,吓得猛一哆嗦的孩子们,头也不回地化作一道流光,回归幽冥。

若非是孩子们都还在身边,她真是要气哭了。

等了这麽久!

什麽话都说尽了,什麽颜面也都不要了,连为祂准备的天大惊喜都已透露了!

可这个薄凉无情的负心神,竟是一条消息都不回!

甚至宴席还未结束,便已悄悄溜走离场,竟是连与自己多说几句话的功夫也没有!

原以为忙活什麽大事!

不过是去寻奥林匹斯的小**!

宙斯最坏了!

再也不理你了!

黑夜女士攥紧了指节,狠厉暗影在她眼底涌动,已经暗自在心底许下诺言。

(注:据可靠神祇透露,此誓言大约维持了不到三个小时。)

但此时此刻,多情的神王陛下,已然再一次被心爱的大洋女儿,以无上的智慧与温柔彻底捕获。

自此再也不知三界三域之大小诸事,只记得怀抱间的温软与明澈。

在奥林匹斯神山之巅,雷霆将滚烫的爱意藏于秩序之光,智慧则将无瑕的温柔浸满神性心头。

这是至高无上的神王,与成就了「至尊圆满智慧」之后的心爱女神,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神性交融。

智慧的女神,与过去丶现在丶未来的永恒时光里一样,献上了她永远都最深沉的奉献与毫无保留的至爱。

而这一次,滥情的神王,则怀着最深沉的爱意与愧疚。

祂至高的意志已经决定,要将这份积郁已久的珍重,全部倾注其中,给予心爱的智慧女神,一个无比可爱的孩子。

一个儿子。

神王的次子。

一个由至高神王与至尊智慧共同孕育,注定要为宇宙带来全新可能的儿子。

一场关于「理性」与「智慧」丶「秩序」与「成功」的宇宙级合奏,开始了。

鎏金的雷霆丝丝成缕,化作了支撑宇宙的龙骨与框架,自天穹之上织就经纬,于概念的维度铺陈开来。

每一道弧光,都带着不可违逆的绝对准则,划定了宇宙的疆界;一条条笔直的律线,都以绝对庄严与力量,构成了万物的秩序帷幕。

而那无尽绚彩的智慧灵光,则化作了将框架精密联结丶化殿堂为神迹的榫卯与雕梁。

无数纤细而精准的思维细丝汇成光河,如同星辰极光般飘荡在天穹之上,填充在秩序网络的每一个节点,以万般温柔的姿态,主动地融入了雷霆金云之中。

宇宙,化作了一台神圣的织机。

秩序是那坚韧的经,智慧是那灵动的纬。

祂们彼此相望,这是相爱的最终确认,更是至高至尊意志的同步。

神王对智慧满怀珍重,智慧亦将自己全部的明澈与爱意,毫无保留地献给神王。

于是,天地之间,出现了最为庄严而神圣的温柔异象。

雷霆,化作了具象化的「定理之线」,在穹苍的织机之上,勾勒出万物存在之坚实框架。

智慧,则化作了流动着的「策度之光」,如最灵巧的梭子,为一切过程与发展,安排着最精妙的次序。

每一缕策光被雷霆照亮,在经纬交织的节点上,便凝成了一颗颗清澈透亮的「机遇」。

它们并非凭空赐予的幸运,而是在「准备」与「时机」彼此看见的瞬间,于秩序的土壤中,由智慧浇灌而出的果实。

每一次雷光穿过极光,都会在交点之上,落下一枚熠熠生辉的「理性方法」。

它们像一枚枚轻巧的钥匙,能够插入世界尚未开启的锁孔;又像一座座细密的桥梁,为「可能」与「现实」牵上了坚实的丝线。

「充实」这一概念,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它不再仅仅是数量的增殖,更是方法的充盈。

生灵能够掌握的「方法」越多,其生命本身就越富足。

因此,「应变」随之而生。

积蓄力量以增进自身,用理性的方法思考,在镇定的耐心中等待。

懂得如何收放丶如何转圜,临事不惊,遇变不慌,灵活应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