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章 康姨母:扶不上墙的王八羔子(2 / 2)

加入书签

听到此话,长青眨了眨眼,心头的担忧一扫而空。

「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道谢:「谢殿下,小的识字会算,还跟着谭叔学过几年帐目,

定能替殿下照料好扬州的家业。」

「好了,起来吧。」赵晗拍了拍他沾了灰的肩头,便径直往后院走去。

毕竟华兰和淑兰二人已经等候他多时了。

后院花厅内,华兰一身藕荷色云锦长裙,腰间系着银色暗纹缎带,衬得孕身愈发丰润此时正在为未出世的孩儿做些针线。

淑兰伏在案前,眉眼温婉,发间只有几只玉簪点缀,素净中透着几分初为人妇的娇羞气度。

见赵晗来,二人放下手中事宜,满脸含笑的看着他,

「殿下瞧瞧我这虎头鞋,做的可好?」华兰眼波流转间,满是掩不住的欢喜与期待。

赵晗在她身边坐下,抚了抚愈发隆起的小腹,轻声道:「华儿的手自然是最巧的。」

「只是这针线活做久了难免伤眼,倒不如打发下人去做。」

华兰轻哼一声,杏眸中闪过一丝倔强。

「这可是殿下第一个孩儿,哪能这般糊弄。」

淑兰在一旁掩唇笑道:「姐姐这是恨不得把天底下最好的东西都给小殿下备齐呢!」

赵晗清楚华兰初为人母,难免会紧张些,自己也只有劝她劳逸结合的份儿。

接着,他起身来到淑兰身边,不等他开口问。

淑兰搁下湖笔,抬眸温婉一笑,「家中出了这般大的事情,我正准备修书一封送往宥阳。」

「再问问祖母的身子如何了,想来她也记挂着我,品兰那丫头,肯定又跑山上四处乱野。」

赵晗闻言一笑,伸手捏了捏她圆润的脸颊,「是该写封家书回去。」

「对了,长梧此次在平叛中立了不小的功劳,现已从都头升任副指挥使。」

「虽只是个侍卫马军司的从七品副指挥使,但以他的稳重,过个一年半载,升任指挥使也是水到渠成。」

淑兰眉眼弯弯,长睫如蝶翼般轻颤。

「长梧打小喜欢舞刀弄枪,但愿他能在军中稳扎稳打,早日成全自己的志向。」

三人一同用完晚膳后,待到入夜。

华兰有孕不便伺候,重担自然就落在了淑兰的身上。

沐浴完没多久,屋内便传出啪作响的声音。

毕竟多日不见,一个翘首以待,一个早已思念成河几日后,京西北路,禹州。

一处僻静的庄子上,赵宗全自打得知充王谋反,汴京生乱的消息后。

便带着一家老小匆匆躲来此处,并且日日遣人往汴京打探消息。

今日,当他从下属口中得知官家寻回亲子,充王伏诛,邕王下狱后。

赵宗全面色骤变,手中豆子「哗啦」洒了一地,喃喃道:「那日来的赵大人,居然是官家的亲子?!」

「怪不得见他气度不凡,年纪轻轻便有勇有谋———」

大娘子沈从英亦是柳眉紧燮,抬眸证证望着他。

赵宗全却直接将目光放在嫡长子赵策英身上,「你现在可信为父说的话了?」

「倘若那日,任由你将精锐调离,一旦东窗事发。」

「待来日新帝登基清算旧帐,咱们一家能有好果子吃?」

赵策英轻叹一声,眼下闪过一抹落寞。

「父亲深谋远虑,是儿子鲁莽了,谁能想到,官家竟能有个流落在外的皇子。」

沈从英见状,温声道:「我儿不必自责,这等天家秘辛,常人本就难以揣度。」

「咱们一家能在禹州安稳度日,已是极好,何必去想那些—

沈从英知道自己儿子的志向,只是现在朝局明了,一切已成定局。

「母亲说的是,儿子先去命人收拾行李,咱们该回团练府了。」

说罢,赵策英抬头望了望天色,转身从此处离开。

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