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1章 封赏,永昌伯爵府庶长子(1 / 2)

加入书签

第102章 封赏,永昌伯爵府庶长子

转眼已是十月中旬,秋风渐起。

张辅顾偃开二人率征西大军凯旋而归,队伍绵延数里,马蹄声震天动地。

城内百姓扶老携幼,争相涌上街头,只为一睹将士们的英姿。

为首的张辅一身戎装,脸上虽带着些许疲惫,可眼中锋芒依旧,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将风范。

顾偃开则满脸笑意,自打收到家书得知顾廷烨中榜。

他可谓归心似箭,顾家几代将门,如今总算要出了个读书人。

暗暗觉得,这兵鲁子的名声,在这一代就要摆脱掉了!

皇宫,紫宸殿。

凡大朝会丶军功封赏等国之大事,皆在此举行。

御座上,赵祯一身赭黄色衫袍,背靠九龙屏风,眸色沉静,天威尽显。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满殿朱紫,交相辉映。

身为储君,赵晗腰系玉带,肃立于御阶之下的东侧首位。

在礼官高声唱名,张辅丶顾偃开等一众将领踏着沉稳的步伐入殿觐见。

行完大礼后。

赵祯欣慰的目光在他们身上缓缓掠过,温声道:「西北大捷,全赖诸位爱卿浴血奋战。」

「诸位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快快平身。」

「臣等,谢官家恩典!」

众将齐声应和,中气十足的声音在殿宇内回荡。

张辅目光炯炯的望向立于御阶之下的赵晗,眼中满是赞赏之色。

「启禀官家,此次西征大捷,首功当属太子殿下!」

「若非殿下操练骁骑营,运筹帷幄,亲临战场鼓舞士气,臣等岂能如此顺利平定边患?」

「军中粮草调度,伤员安置,殿下事事亲力亲为,三军将士,无不感念殿下恩德!」

此话一出,赵祯眼中笑意更深。

他原本还担心赵晗出身民间,恐难服众。

此刻见殿内一众将领们皆露出钦佩之色,这才发觉,自己往日的担忧实属有些多馀。

「太子能为国分忧,实乃社稷之福,朕之幸事,诸卿亦不需妄自菲薄。」

说罢,他将目光放在一旁手持诏书的礼官身上。

礼官会意后,上前一步,朗声宣读道:「门下,制曰:

朕惟乾坤定位,必资柱石之臣,社稷安邦,实赖干城之将。

英国公张辅,世笃忠贞,器资雄毅,秣马厉兵,固我藩篱,功在社稷,泽被生民。

加封骠骑大将军,赐丹书铁券,玉带二围,黄金千镒,田庄三处。

尔其益励忠勤,永保令誉。

钦哉!」

张辅闻言,立即整肃衣冠,趋步向前,高声道:「臣张辅,谢官家隆恩!」

骠骑大将军虽为从一品,位列武散官最高阶,尊荣显赫,但只是虚衔,仅定品级与俸禄,并无实掌兵权之责。

这样的封赏,早在张辅的意料之中。

毕竟他已是英国公之尊,若再给他实权,只怕要引起文臣们的不满了。

何况,芬儿将来多半还要……

封赏完张辅,礼官继续宣读诏书:

「门下,制曰:朕膺昊天之眷命,统御万方,恩威并施,赏功酬庸。

宁远侯顾偃开,忠勇夙着,勋业克彰,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加封检校太尉,赐紫金鱼袋,玉带二围,锦缎百匹,食邑五百户。

尔其益励忠勤,永固屏藩。

钦哉!」

对于这样的封赏,顾偃开亦是心满意足。

他深知自己若想加封国公,非开疆扩土不可得。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等自己百年之后,靠着顾廷烨的功劳,被追封为国公。

「臣顾偃开,谢官家隆恩!」顾偃开毕恭毕敬的行礼道谢。

赵祯捋须微笑道:「顾卿家,你家二郎如今倒是浪子回头,颇有长进啊!」

顾偃开眉头一蹙,眼下闪过一抹疑惑,官家怎麽突然还提到自家二郎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