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标准化强制统一(2 / 2)

加入书签

陆安拿起材料打开阅览。

孟秋颜两手环抱在双蕾前,瞄了眼那份材料说道:「新能源车业务总共签下了22万套500Wh/kg低配版电池订单,总金额193.6亿元。」

「手机电池这业务,总共采购了10125万块电池,总金额720.9亿。」

陆安看完材料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电池业务板块算是正式铺开了,后面按计划继续扩大业务范畴。」

这两个行业在本次的采购金额加起来有914.5亿,再加上之前风光电站签下的700亿大单,固态晶格电池业务在民用市场已经创下超1600亿的营收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固态晶格电池的产品利润率是30%,因为这个利润率能在当前能够实现利润额的最大化。

以智慧型手机电池业务为例,当利润率达到30%以后,往上每增加5%的利润率,电池销量会减少20%,定价越高销量就会越低,反而绝对利润会赚得更少。

比如把利润率抬高到50%,那这次1个亿的采购量会下降到只有4000万块。

前者30%的利润率,但1亿的采购量获得的利润额是164亿;后者50%的利润率,但只售出4000万块电池,结果利润额是109亿,比前者实打实少赚了55个亿。

利润率只是一个百分比数字,利润额才是实打实的赚到手的钱。

降低利润率能够赚到更多的利润额,那当然是选择赚更多的钱。

固态晶格电池虽然技术垄断独此一家,但它并不是刚需品,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手机厂商采购电池的成本太高,手机销售价就会涨价,必然是通过涨价的方式把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承担。

但如果手机价格太贵,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价格,他直接就不买了,大不了继续用以前的。

消费者不接受涨价,手机厂商就卖不出去产品,也就不会采用固态晶格电池。

由此可见,固态晶格电池的定价不能超出市场承受力。

不过这并不代表不赚钱,只要是垄断型利润就没有不赚钱的,垄断利润的重点不在利润率,而在于规模。

孟秋颜旋即说道:「三星和苹果并没有来,难道他们不打算用固态晶格电池?」

闻言,陆安笑道:「早晚会来的,固态晶格电池与传统电池拉开这麽大的差距,他们要不来拿货,国内的几大手机厂商做梦都要笑醒,咱们等着他们上门来拿货就是了。」

「也是。」

孟秋颜点了点头,她想了想旋即看向陆安又道:「不过苹果公司向来对上游供应链企业很霸道且傲慢,说不定到时候他们要求我们给他们的手机专门做电池适配。」

这就得说元界智控给手机行业做的固态晶格电池,都是统一标准规格,可以说是被强行统一的。

此次下单采购的那些手机厂商,他们拿货的固态晶格电池都是一模一样的产品,就连电池的体积大小也都一样的。

陆安并没有单独为哪家手机厂商适配,没有说你桦为要求电池是长方形的就给你搞长方形,你小咪要求电池是正方形的就给你搞正方形的。

电池容量也没有说你要8000毫安丶1.2万毫安就得适配,元界智控只提供1万毫安丶1.5万毫安和1.75万毫安三个版本。

全部统一为一个样式丶一个标准。

因为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量产。

以后也没有什麽原装电池一说,大家都是用同一个厂商丶同一个标准丶同一个协议的电池。

从OPPO手机身上拆下来也能装在其它品牌手机上照样正常使用,这其实是利好消费者的。

陆安听到孟秋颜这话,不以为然地说:「来我这儿甩脸子摆傲慢架势?你看我惯不惯着他?非但不会惯着他们,苹果来我这儿拿货,我还要提价712元的基础上再提价20%的利润率,关税还得他单方面承受,谁让他的产品利润率那麽高呢?不买?不买拉倒!」

看陆安这般,孟秋颜知道他不是开玩笑的,是真打算给苹果提价20%。

孟秋颜若有所思地道:「苹果公司目前的电池成本在800元左右,提价20%那就是855元左右,没准还真能接受。」

陆安淡定地说:「百分百会接受的,除非他能找到能跟固态晶格电池掰手腕的竞品。」

苹果公司要是还守着传统电池,意味着原地踏步,而同行都在前进,双方的差距就会进一步缩短,国内的几个手机大厂巴不得苹果别采用固态晶格电池。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