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解析解(2 / 2)
他也是一位顶级技术专家,专长系统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丶需求工程丶接口控制丶技术风险识别与缓解丶系统级建模与仿真丶跨领域技术协调。
任务与系统集成部也是七部门里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其核心职责是定义整箭的系统架构和顶层需求,并分解到各分系统,管理所有分系统之间的物理丶电气丶数据接口,进行系统级权衡分析,主导关键设计评审和技术难点攻关。
这是火箭技术的最高负责人,在公司掌舵人即陆安制定的框架内,拥有最终技术决策权,所以给顶格职级首席总师。
把星界动力航天的七大核心部门的负责人敲定,陆安再次阅览一番确认无误,旋即后仰背靠办公椅,看向孟秋颜笑道:
「我负责点将,点兵的事情交给这些大将去做,另外850多位工程师去哪个部门合适,让这七位负责人商量着来,文件里剩下的那些专家,去哪个部门让他们自己挑。」
顿了顿,陆安补充道:「其它800多人确认职级待遇,最后统一报上来我签字批准。」
孟秋颜:「好。」
……
接下来的日子,星界动力航天的各项事宜都在有序推进。
相关的绿灯几乎是应开尽开,公司虽然刚成立,但这不是一家普通的初创公司。
星界动力航天的起点就是其它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终点,获得了国内最顶尖的航天资源的支持。
但与此同时,星界动力航天也肩负了巨大的使命和任务,是要突破航天领域天花板上限。
别的商业航天公司可以不行,但星界动力航天必须行。
其它同行是羡慕又不羡慕,羡慕是眼馋星界动力航天获得的顶级资源倾斜,不羡慕是「必须行」这三个字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尼玛大了。
明眼人都知道,倘若星界动力航天未来不出成绩,质疑丶抨击丶嘲讽将会如排山倒海般袭来。
相比之下,同行们觉得这第一,不争也罢。
大树底下也好乘凉,星界动力航天要是能把商业航天时代打开局面,跟在后面喝点汤也不错,起码不用承受那麽大的压力和责任。
星界动力航天总部定在嘉宁市,所以得来这边工作。
临时办公总部丶研发大楼都直接买下了一栋现成的,嘉宁市方面是一路绿灯。
星界动力航天的新总部建设规划已经提前排上日程,在河东区拿下了一块500亩的用地,吴宏生拍板光速批地,而且还是零成本拿地,就是倒贴钱都血赚。
这些事情,陆安只需拍板决策,不用亲力亲为,手底下有人执行。
……
家中别墅二楼。
在其中一间面积最大屋子里,有好几块大型双面白板,上面写满了公式符号。
陆安下班回家就来到这个屋子,此刻他正在其中一块白板上奋笔疾书地写着。
他在着手解决「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中的一个,这对星界动力航天至关重要,解决了这个数学难题,即可为星界动力的发展提速超级加倍。
孟秋颜也在这里,她站在一旁看着陆安推导的公式不由得蹙眉:「好吧,我现在已经完全看不懂了。」
她其实也是一位真才实学的高材生,在校期间就修了四门专业,其中就包括计算机科学丶数据统计,且成绩十分优异。
但此刻,看这白板上的内容宛如看天书一般。
陆安头也不回地笑道:「你看不懂没事,我能看懂就行。」
过了片刻,孟秋若有所思地说:「据我所知,尽管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在数学上存在解析解,但仅限于非常特殊的简化条件。」
孟秋颜转而看向陆安:「对于大多数实际流动的,尤其是复杂的三维流动丶湍流等,目前尚未发现解析解,学界普遍认为可能不存在用初等函数或常规特殊函数表示的解析解。」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这麽难求解,一切都来源于湍流问题。
而湍流问题之所以难求解,就在于它的流动性极不稳定,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且难以预测。
这是个典型的混沌系统,三体问题都只能坐小孩那桌。
简单的说,湍流会不断产生涡旋,涡旋又会分裂成更多的小涡旋,然后大涡旋还不断产生,循环往复。
要精确描述每个涡旋的运动轨迹几乎不可能,不过在面对很多涡旋时,也不必研究每个涡旋的运动,只需要计算平均运动即可,虽然精度不高,但效率很高。
这也是天气预报只能预测,不能精确计算的原因。
当下关于湍流等流体的研究方式,基本都是估算,而估算用到的方程就是大名鼎鼎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