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5章 大好时机,自有投献(2 / 2)

加入书签

李开能让张大安给面子见一见,这是他的地位丶实力;但是如果说服张大安成为「盟友」,这就需要展现出能打动张大安的东西。

反正现在张大安需要什麽,他就得给,不给就免谈。

来的时候李开在省厅开会的时候,就初步敲定了方案,所以在这个方案基础上,如何锦上添花,那大概率就是看陪同前来的翟小当。

「张总,这是我经手过的一些技术引进方案,您可以一边过目,一边听我汇报一下。」

汇报,翟小当用了这个词,姿态摆得相当低。

「嗯,我看看。」

没有说我不看我就听,张大安一点儿客气的意思都没有,翻开来就看,然后发现翟小当这货,二十年前跟他爷爷混了不少大项目。

至少不是卖彩电这种low到爆的低层次玩法,而是正经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十年前还参与了科大跟苏联多个研究院丶研究所的项目整体引进。

平均单个项目涉及资金都在两千万美元以上,可以说相当华丽。

可惜他爹太菜,他哥更菜,把他给拖累了。

本来也是个「逍遥侯」,现在就是个「超级王婆」。

不过确实相当华丽。

十五千伏安蓄电池生产线,4957塑料管道生产线,光纤光缆生产线,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六英寸晶片生产线……

时间跨度有二十年,前期可能水份大,后面的那就没啥大问题。

「我知道张总派出了法务团队和技术团队前往日本谈专利授权,想要涉足高端半导体产业,那麽我过去十年在日本丶韩国还有义大利丶法国积累的人脉,还是能发挥作用的。有了具体的建设方案,我们就能跟国内另外几十个项目共同竞争,以江口省本身的资本优势和研发优势,是可以进行角逐的。」

说是自我介绍,其实更像是一种面试。

张大安不是老板,但在这种情况下,跟老板没啥区别。

「现在发生了『九麽麽』这样的国际重大事件,以前不能谈的东西,也可以绕到新加坡或者荷兰来谈。以前美国严格执行禁运条例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注意力被分散是百分之一百的事情,机会难得。以张总的资金深度,也不需要从外部融资,那自然也就没有了被全面跟踪的风险,相对来说低调。」

「如果我还想买一部分行动装置相关通信技术专利呢?」

「正是好机会,三星正在游说日本相关公司,这时候是最佳竞争时期,过几年或许就没这个机会了。」

「又他妈扯淡……」

「……」

「……」

这俩货嘴里是真话假话一起来,当真是老母猪戴胸罩——一套又一套。

实际上这时候日本的相关企业还在回味无穷,索尼和爱立信联手搞的「索爱」,会有滋有味混上好些年,直至分手。

基本上「索爱」什麽时候噶,就标志着日本在移动通信终端业务这一块,算是真完成了闭环,当然了,闭在自家岛上随便环,然后空降苹果手机把供应商到消费者都按在地上摩擦。

尽管iPhone也确实花了很多年才拿下日本这个奇葩市场,但结果是不会变的。

装备制造业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

军迷口中常说「巨舰的船运就是国运」,本质上就是大型装备制造业的兴衰,巨舰本身就是一个超级系统工程。

但是这个时候嘛,日本的「白头发精英」们还在想着利润全部拿下的美事儿,不过十年后就老实了,二十年后就躺平了。

当然了,十年后管事儿的还是这批人,二十年后还是;十年前……也是他们。

反馈在网际网路上的相关产业领军人物,之后会有贾伯斯丶库克丶黄皮衣丶苏妈丶马圣啥的不断冒出来,国内也是各种人物粉墨登场,但是在日本,几十年前聊松下幸之助,几十年后还是聊松下幸之助。

至于说「臭打游戏的」,那肯定是一天天念叨着「姨父」。

说日本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真是彻头彻尾的美化,长期封建主义的阴间社会,在世界局势变化越来越快速剧烈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怀旧版本的美。

但这种十分阴间的封建社会,对张大安这种身处高速发展工业化国家中的新兴资本来说,那还是挺好的。

只要建立联系,游说成本其实非常低。

搞定「白头发的精英」,就搞定了一切。

那些「黑头发的上班族」,是没有发言权的,连狗叫声都放不出来。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发明了「蓝光LED」的倒霉蛋。

此君要是在国内,一个工程院院士是跑不了的,开宗立派成为一方宗师,然后桃李满天下……

此君要是在乌克兰,也能跨国合作整个外籍院士当当,接着开宗立派成为一方宗师,然后桃李满天下……

此君要是在澳大利亚或者俄罗斯这种偏科国家,也能混个国家科学院院士当当,然后挂多国科学院院士头衔,再然后开宗立派成为一方宗师,最后桃李满天下……

但是他在日本,他就只配拿二百美元的奖金。

社畜而已,差不多得了。

对张大安来说,这种阴间的社会生态,身处其中想要出人头地或许只能出道成为偶像,然后遇上杰尼斯的老头儿。

好在他不是身处其中,也不需要考上东大入赘豪门,他要做的就是找个管事儿的,然后谈一谈生意。

之前呢,得靠自己,得靠沙洲市,得靠吴都市江宁市江口省,现在嘛,自己都考中状元了,来几个朝中无人的大户向他「投献」……怎麽了?

翟小当现在的情况,手里掌握了大量「耕地」,按照规定呢,他得缴纳税赋;可朝廷刚巧对「士人」另有优待,可以免税一部分名下土地产出,那就非常适合翟小当这样的,把自己的「耕地」,挂在张大安这个「士人」的名下。

具体怎麽免税,那就得看李开这里出台的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何。

反正没有翟小当,张大安也能搞「千亩园区」自己吃福利;有翟小当呢,就是吃得更多。

当然翟小当也不是不可以自己单干,理论上不是不行,比如说三大门户网站,那也都是有说法的嘛。

再有像「度娘」,长期将会是京城的牌面,直到「莆仙系」民营医院出圈,这才算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实在是受不了了,然后「度娘」才会光环尽褪。

可高科技这种东西,不是说谁想玩就能玩的,得有排面。

什麽是排面?

统战价值就是排面。

翟小当这个旧时代的海贼,本来是登不上新世界的船的,但现在不一样,张大安往那儿一戳,表示我是海军,正面人物!

包正义的。

那翟小当也可以谈,也可以正义。

不过这老小子不老实,一说假话就被张大安当面拆穿,也确实相当的尴尬。

好在有李开这个「年轻干部」陪他,那没事了。

「你要是有本事搞到我说的专利,我头拧下来当球踢。张嘴就是扯淡,当我是啥也不懂的凯子?」

「张总,对不起……」

「嗯。」

张大安点点头,「我大人有大量,原谅你这个老同志了。你今年得有五十岁了吧?」

「四十九。」

「有儿子吗?」

「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的儿子二十四,小的儿子十二。」

「大的过来做人质,小的成年了也过来做人质。愿意的话,咱们就有的谈;不愿意的话,今天就到这儿了。」

张大安说罢,想起什麽,提醒道,「我说的可是正经儿子,不是野种。」

「……」

「……」

现代社会,「质子」比古代好用。

什麽法律合同不合同的,到了张大安这个层级,跑路的时候都是厕纸,还不如盯着「血液传播」的那点儿东西呢。

「可以,我同意!」

「爽快,那麽我就直说了,这次我要在日本和韩国引进的生产线,的确有半导体相关的东西,但那不是重点。我跟江宁工学院在谈移动通讯设备的一体化总包方案项目,但是江宁工学院的主要专利,集中在之前的GSM系统。我现在需要的专利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如果你能帮我搞定国内最大几家通信技术开发商的专利授权,这个生意,我就放在江宁市。」

「……」

「……」

李开和翟小当一听就懂,类似的东西在欧美以前遍地都是,以前叫「总包」后来叫「交钥匙工程」,总之就是让客户少操心多放心的工程合作模式。

只不过现在张大安要挪到移动通讯设备,也就主要是手机这一块。

通常来说,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往往都是资本密集型丶技术密集型,没有拉赞助拉投资的能力,基本成不了。

可惜,张大安是例外,他这种状况太少见了,历史上也没几个。

往那一戳,多的是野生资本跑来鼓吹「状元股」。

这些事情的计划,房大桥都不清楚,只有极个别豫章财经大学的员工晓得,连江宁财经大学毕业的老会计也不知道全貌。

道理很简单,豫章财经大学欠他人情,江宁财经大学又不欠。

现在嘛,李开和翟小当也知道了。

「张总,请放心。」

没有废话,翟小当的意思就是咱们「事儿上见」。

第二天就把大儿子翟丁丁送了过来。

「丁丁,这位就是你张叔,以后你就跟着张总做事,张总安排什麽做什麽。」

「放心,在我这里随意一点,我不会安排一些让孩子费脑细胞的事情,都是一些轻松活儿。」

「张总,那我就告辞了。」

「翟总一路顺风。」

翟小当大概跟儿子也交代过了,所以也没有叙旧,也没有什麽父子别离的感情至深,反正就是当爹的坐上了大奔,当儿子的领了一身全新的保安服。

还有一根橡胶电棍。

「以后谁来这里惹事儿,你的职责就是一秒六棍把闹事儿的打趴下,但凡在地上还能挣扎爬起来,都是你工作不认真。」

张大安拍了拍翟丁丁的肩膀,还给他肩膀上的灰尘弹了弹,「丁丁啊,等你试用期过了,我给你升职加薪。」

「张总,我……」

「你喊我什麽?」

「张叔,我一定认真执行您对我的吩咐!」

「很好,很有精神!」

看着这个小伙子如此有精神有干劲,他相信小丁丁一定可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丁丁。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