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思路要打开,进步自然来(2 / 2)
这样一来,江口省义兴职业工学院,就能蹭一下现在太湖工业艺术职业学院的学校设施,直至学校建设全部完成之后,共建费用就不用再给。
张大安在义兴市的这个地方大专,主要生源同样不是在应届高考生中捞人,而是作为「张安工业联盟」员工脱产深造用的。
会招一批社会考生,但也是跟企业挂钩。
这也是为什麽会将学校放在义兴市这个小城市,却还是不担心生源问题。
以「千人画师团队」为例,后续很多画师丶画手,会集中来这里进行脱产学习,三年课程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科目,压缩在一年内解决。
期间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千人画师团队」具备工程学上的基本认知,而不是只有艺术美学上的经验。
除此之外就是「码农」,这个群体就像是工业流水线上的操作员,看着好像是没有架构师等等正经程式设计师节来得高大上,但真要说离开他们,那还真不行。
计算机相关产品的开发,大量「外包」的产生,本质就是一些非脑力劳动的工作时间,对核心团队来说没有必要。
而因为计算机或者说电子工业丶软体业相关产业的产品附加值极高,同样是流水线工人,「码农」的薪资待遇,大概是制造业一线操作工的五到十倍,整体来说还是相当体面的。
所以在筹备江口省义兴职业工学院的过程中,「张安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学生毕业就赚钱,其馀的一概不考虑;正如新东圩港中学的宗旨就是高考成绩达成率,其馀的都是细枝末节。
仅从就业率和税收来讲,义兴市自然会心动,再者就是本地多一所高校,在科教文卫上是个加分项。
再加上「张安教育」不去碰紫砂壶,那也就不会跟本地的大户起冲突,双向满意度相当高。
同时张大安期间还跟江宁高校群搭上了关系,算是打造江宁市本地计算机软硬体产业发展的核心企业,在师资力量上,一个吴都大学的杜小帅就能摆平义兴市,根本不需要惊动江宁市的高校管理层。
这些规划在「张安教育」的官网上只是提了一嘴,详细的并没有提,算是还在密而不发的阶段。
不过大专开课的专业内容还是相当清晰明了的,义兴职业工学院主要就是集中在计算机作图丶绘画等等相关,便是捎带有食品工业相关,也是食品工业中的包装设计。
跟「张安学院」有着区别,但是张大安本人的想法,还是会根据发展规模来看最后要不要两所学校合并。
但理想情况是不合并,各自分流发展,互相不干扰。
除非其中一所学校遭遇到了困境,那麽不得不合并成一所学校,通过提升学校规模来保住学校存在。
张大安算是小小地藏了一手,但即便如此,江口省还是进入到了宣传阶段,尤其是现在民办教育还没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领军人物,张大安作为「三连状元」一下子办两所大学,即便都是袖珍型的,那也是相当值得大吹特吹。
这个名声,其实也是中吴市和义兴市所看中的,借张大安「三连状元」的名头来宣传一波。
全程谈判其实沙洲市都参与其中,究其原因还是全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就在沙洲市,在学生群体中没有排面,在政府层面上,那是具备绝对狗叫权的。
「首创」「首先」「首次」等等用词,那可不是瞎勾八乱用的词汇,在过去是需要押上相当一部分的资源才能换来。
沙洲市这边其实什麽都想要,不管是「张安学院」还是「义兴职业工学院」,其实都想搞到手,奈何本身就有大学以及大学校区的规划,所以没办法再上强度。
但是埋伏一手结个善缘,那是基本操作。
年初六来拜访张大安,可不是单纯为了化缘,市里各部门有些指标,比如说扶贫丶助学等等,有企业配合肯定是最好,但没有,也不是完不成;来张大安这里,就是讲究一个亲疏远近,然后琢磨将来的事情。
张大安想着假如「天有不测风云」,他就把「张安学院」和「义兴职业工学院」合并,牢牢地掌握最少一所大学,这是金饭碗;沙洲市想的比他丰富精彩多了。
「张总,像义兴职业工学院的专业开办,我们本地的大学,也可以开展嘛。杜小帅教授来做校长都没问问题的。而且大家都是沙洲人,将来要是张总生意越来越好,学校规模越来越大,这分校的考虑,一定要优先我们沙洲啊。都是沙洲人,家乡好,张总您出去也有面子,我们麽,也是跟着张总沾沾光……」
「学校今年下半年才开始招生呢,我就想着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的事情了?」
「哎哟张总,别人不敢想,但您可是文曲星啊,也就是您现在不参加高考了,不然今年高考,状元肯定还是您的啊。有您在,只要是跟教育有关的,一切都有可能。什麽叫能人?张总您这样的,就是天生能人。我们都很尊敬您的,这几年跟着张总沾光,滨江镇也搞得像模像样,要是没有新东圩港中学,那边不知道要过多少年才能发展起来……」
小马屁一套一套的,拍得张大安爽得不行。
不过市里的想法倒是很坚定,那就是如果将来规模确实要做大,不用学校原地变大,往老家开分校就行。
甚至来的人虽然分属不同部门,可家伙事一点儿都不少。
有人拍马屁,就有人选择画饼,同时把规划图往桌子上铺开,让张教练过目。
「张总您看,这一块,是我们城北未来规划的一点想法。这里呢,原本是打算打造成工业区的,可是只要张总您愿意,五百亩地,专门留给您拿来建分校。您可以先将您的建筑公司总部挪到这里,随便搞点仓库,做成物料堆场,我们麽,交代得过去就行。」
「这麽有决心的?」
「那必须的啊张总,现在全国都在办学办校,但我们市里认为,绝大多数都是凑热闹骗钱。现在有多热闹,将来就有多凄凉。道理很简单嘛,可持续性看不到,办学办校,没有可持续性,那就是一次性生意。只有张总您这里不一样,我们是跟踪研究了两三年,大家又都是沙洲人,第一手情况掌握得最多最完整。我们坚信,张总您一定会走出不一样的一条路来。所以呢,今天市里几个银行的人也来了,就是表个态,资金上的事情,一句话:张总只要开口,要多少就是多少,不打折扣!」
我们太想进步了……
要是没有邱建民,要是没有张正东,要是没有司马聪,要是没有刘远山,要是没有刘静波,要是没有袁业成……他们也不会这麽梭哈。
实在是成功案例太多了,张叔叔可以不提,毕竟他是张教练的叔叔;但是司马聪和刘远山这两条咸鱼,入娘的居然一个能上岸,一个能翻身,完全超出了本地土鳖们的认知。
那可是江宁,这几天「城头变化大王旗」仅次于京城的地方,居然有人能完成如此壮举,实在是不得不承认,这有了「金大腿」不抱,那纯属弱智!
张教练的「老乡」们就一个意思:大家携手共进,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