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科技发展(2 / 2)
得益于各种新材料的面世,各种尖端科技不断问世。
如返回舱回收技术验证成功,洲际飞弹试射成功,攻击性核潜艇下水,大型运输机和新式战机项目启动等等。
这些尖端科技的突破,不仅仅是得益于超级计算机和伏羲大模型,还得益于各种先进产品的大规模出口,帮东大赚取了海量的外汇。
就比如说小巧玲珑的MP3,一经面世就席卷了全世界。
欧美年轻人直呼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喜欢到疯狂,因为与主流的电唱机相比,简直不是这个时代的产品。
还有计算机发展工业区研发的数位相机,更是将国外一种相机名企全部拉下神坛,获得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甚至是记者的青睐。
至于电动汽车,以及语音助手小龙,更是让无数欧美人惊呼『Oh My God』,他们甚至怀疑东大把一个小孩藏在车底下了。
短短两年的时间,东大就累计出口电动汽车十万辆。
而价格,是每辆六万美元。
按现在的汇率,相当于每辆车大概13万块人民币,属于超级暴利。
………
在杨学斌的带领下,四大实验室进展迅速,快速攻克一个个难点。
在头一年,进度还不是很快。
但一年后,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杨学斌终于将生物刷到了LV6,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和升华,技术路线也在他脑海中清晰了。
随后经过半年的攻关,四大实验室先后在实验室合成了淀粉丶糖丶酒精丶燃油。
当时所有人都沸腾了。
欢呼声丶哭泣声持续了十几分钟之久。
没办法,当初他们被调来,当得知是要以二氧化碳为基,要人工合成淀粉丶糖丶酒精丶燃油时,他们也是不相信的,感觉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来都来了,他们也只能认命。
在一次次的实验中,他们从最开始的怀疑,到将信将疑,再到期待,终于在实验室中先后完成了合成。
他们知道。
他们创造了历史!
不过实验室是实验室,工业生产是工业生产,这几乎可以说是两回事。
杨学斌没有上报,而是继续埋头苦干,带着四大实验室的人奔走于四大工厂之间,不断的优化生产流程。
经过近一年的攻关,他们终于率先完成了淀粉的工业化生产。
至于其他三大厂,工业化生产也不远了。
……
第一淀粉厂。
「启动!」
随着杨学斌一声令下,生产线启动,首先是通过DAC(吸附剂+低温脱附)技术,直接从空气中收集二氧化碳。
然后在生物反应器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生物酶催化下转化为淀粉。
四个小时后。
随着略带灰白色的淀粉被送出生物反应炉,立马有技术人员上前取了部分的淀粉,然后一群人乌压压的朝实验室赶去。
他们要对淀粉进行检测,是否符合预期的技术标准。
如果检测合格。
这意味着,人工淀粉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
丰收工程,也完成了大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