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智子盲区(1 / 2)
第209章 智子盲区
半个月后。
利用休息时间,杨学斌终于看完了九维技术,也明白了智子的弱点。
其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知道如何对付智子。
智子感应阵列基于量子纠缠效应,想要对付智子其实也很简单,只需要干扰量子纠缠效应即可,就像是电磁时代的电磁干扰。
并且量子纠缠效应一旦被干扰,智子间的纠缠就再也无法建立。
也就是说智子控制中心,将失去对智子的控制。
在量子力学上,量子纠缠效应是超距离的,完全没有距离的限制,并且机制未明,就像是凭空就有,犹如幽灵一般,因此量子纠缠又被称为幽灵效应。
不像四大基本力,都需要粒子传递作用力。
但实际上,量子纠缠效应并非凭空,它的作用机制其实在高维空间,通过高维空间向低维空间投影实现联系。
因此想要干扰三维世界的量子纠缠效应,就必须在高维空间进行干扰,阻挡彼此间的高维投影,切断粒子间的纠缠效应。
比如说四维碎片。
从高维视角观察低维时,低维的「内部」信息会一览无馀,就像是作为三维生物的我们看一张画,我们可以看到画上所有的信息。
如果智子在四维碎片中观察三维世界,其量子态会受到高维空间的干扰,导致其与三体世界保持纠缠的量子态发生改变或退相干,从而破坏纠缠联系。
当然,杨学斌没有能力制造四维空间。
但四维空间并非破坏量子纠缠效应的唯一办法,他还可以通过一种高维干扰技术,切断量子纠缠效应粒子彼此间的联系。
杨学斌推测,这种高维干扰技术应该普遍被高等文明所掌握,从而在自己星系周围形成智子盲区,防止其他文明的智子窥伺。
智子太小,如果不主动现身,根本就发现不了。
同时智子,绝非三体文明的特有科技,只要掌握了九维技术,就能够制造智子。
而既然高等文明都掌握了智子技术,他们当然要防备其他文明的智子窥伺,于是就有了高维干扰技术,制造智子盲区。
智子盲区,并非只有高等文明能够主动制造。
宇宙中许多散落的四维碎片就是天然的智子盲区,因此通过智子盲区并不能判断某个信息是否存在文明。
智子盲区,不仅能够干扰智子,同样也能够干扰量子通信。
因为人造智子盲区和天然智子盲区的存在,导致量子通信技术在星际时代可能并非最佳的通讯方式,很容易失去联系。
引力波通讯虽然抗干扰能力强,但速度太慢,也就是光速。
也就比电磁通讯强一点。
原着中还提到了中微子通讯,它介于引力波通讯和电磁通讯之间,也不可能成为星际间的通讯手段。
中微子通讯的突出优点就是穿透性,即便是星球也能够轻松穿透,原因就是中微子与其它物质的相互作用很小,通常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通过正常物质。
杨学斌想到了原着中提到的空间广播和超膜广播。
顾名思义,前者利用空间进行广播。
空间波动是可以超光速的,具有超光速和抗干扰性强的特点,被高等文明广泛运用。
至于超膜广播,唯有神级文明掌握,在超膜(宇宙底层结构)上进行信息传播,可能瞬时传递,跨越多维宇宙。
只可惜,这两种通讯手段太高级了,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