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章 086【急转直下】(1 / 2)

加入书签

第87章 086【急转直下】

今日在场众人,因为各自身份和立场的不同,看待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角度。

对于大部分同考官而言,他们理解并敬重薛淮的所作所为,但让他们自己来做这种事,显然不太可能。

春闱阅卷是个苦差事,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平均每位同考官要评阅上千份答卷,时间紧任务重,很多人暗中叫苦连天,谁会有那个闲情雅致,仅仅因为一丝嫌疑就去查答卷里面某些共通的字眼?

他们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哪怕觉得薛淮此举很蠢,却也不得不佩服对方的忠耿之心。

而在孙炎看来,薛淮这样做显然是为了下一步指向岳仲明做好铺垫,他不惜把自己牵扯进来,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刻孙炎暗自感慨,抛开立场上的差异,他有些羡慕沈望有个如此优秀的门人。

遥想当年,孙炎也曾如薛淮一般嫉恶如仇,只是随着仕途上的坎坷接连不断,他的棱角早已被磨平,好不容易入了内阁,也被宁珩之和欧阳晦压得喘不过气。

所谓抱负,最终不过是卑躬屈膝罢了。

岳仲明比孙炎年轻七八岁,正处于满腔雄心壮志的年纪,自然不会有孙炎那麽多感慨。

他对薛淮做不到绝对信任,此刻已经察觉到一丝不妥,但是薛淮并未表露出明显的异常,在这种大庭广众的场合,岳仲明总不能直接将底牌抛出来。

东宫那件事不能通过他的嘴直接说出来,否则天子不会放过他——他一个礼部侍郎怎会知晓东宫的隐秘?退一万步说,既然他提前知晓,为何不禀报天子?

因此岳仲明什麽都没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薛淮,希望这个年轻翰林不要偏离方向。

堂内人人心思各异,恐怕只有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范东阳心无杂念,他这会已经将五份有嫌疑的试卷全部看了一遍。

确如薛淮所言,这五份答卷粗看并无不妥,但是合在一起就能发现那些过于巧合的字眼。

他放下试卷,开口问道:「薛侍读,你究竟想说什麽?」

薛淮镇定地说道:「范总宪,下官事先并不知情,亦不曾与人暗通款曲,之所以举荐这两份答卷,只因文章本身质量不错,达到可以举荐的水准。」

高廷弼和柳彧不清楚薛淮的意图,但他们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迟疑,当即斩钉截铁地表态,以示自己取中卷子是出于公允的标准。

范东阳微微皱眉道:「既然三位阅卷官并未徇私,而这五份答卷又存在嫌疑,薛侍读认为应该如何处置?」

薛淮坦诚道:「回总宪,我等是否徇私尚无法定论,毕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无论下官还是高丶柳二位同僚,纵有隐情也不敢坦白,因此暂时还不能断定我等与此无关。」

范东阳若有所思地看着薛淮,他以前自然知道这位探花郎的事迹,早在一年半前他曾奏请天子,想要将薛淮调入都察院,只是不知天子为何不允,他也只好断了这份心思。

今日一见,薛淮的确和一般年轻官员不同,旁人哪敢如此一脸正气地说自己有徇私嫌疑?

一念及此,范东阳意味深长地说道:「那你待如何?是想请孙阁老免去你们的举荐之权,还是想让本官这就上奏陛下,参你们三人一本?」

高廷弼和柳彧脸色发黑,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薛淮会是一个真切的疯子。

薛淮却微微摇头道:「下官只是想说,春闱乃国朝抡才大典,容不得半点轻忽。下官等人的嫌疑自有朝廷衙门审查,但这五份答卷必须黜落。」

「你这是宁杀错不放过啊。」

范东阳这句话里并无讥讽,反倒有几分欣赏和赞许。

薛淮言简意赅地说道:「只求公平。」

范东阳颔首道:「本官没有意见,不过这是内帘事务,自然要由两位主考定夺。」

岳仲明沉默不语,孙炎则缓缓道:「薛侍读这句话说得没错,科举考场最重公平公正,否则我等对不起陛下的信重,亦对不起数千位举子的寒窗苦读。这五份答卷理应黜落,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纷纷赞同。

关节通贿之事,历次春闱屡禁不绝,或者说根本无法禁绝。

这种手段隐蔽且有效,不像考题泄露或者集体舞弊牵连甚众,查出一人就能拔出萝卜带出泥,最后形成震动朝野的大案。

通关节最少可以是一名考官和一名考生的单独联系,考官基本能确定自己会去哪一房阅卷,而考生只需在答卷的时候选择对应的五经之一,然后答卷的水准过得去,考官便能将其推举上去,实在不行也能搜落卷。

正因为这种事无法杜绝,朝廷对此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已经形成科举考场上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