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091【舍得】(2 / 2)
眼看天子的怒火似乎集中在孙炎身上,内阁次辅欧阳晦有些坐不住。
虽然他不肯承认,但是宁珩之无论能力丶手腕丶人心甚至是人格魅力,都要比他强一些,综合起来差距更大,而他能依靠的只是天子的扶持。
如今见孙炎有保不住的迹象,欧阳晦心中虽迟疑,却也知道如果孙炎被赶出内阁,那他在宁珩之面前的底气会更弱。
一念及此,欧阳晦默默叹了一声,随即开口说道:「启禀陛下,春闱舞弊的确恶劣,但这肯定不是孙阁老和岳侍郎的授意,臣相信他们不会忘记陛下的叮嘱,定然有秉公之心。只是人心难测,下面的官吏一时间被金银迷住眼,做下这种狂悖之举,这也是常有的事情。二位主考确有失察之罪,还请陛下念在他们多年来勤恳做事的份上,许他们将功补过。」
薛淮听完欧阳晦这番话,心中不由得冷笑一声。
说来说去,无非还是罚酒三杯那一套,不过这也是朝堂运转的常态。
岁月变幻,天子早已不复当初的雄心壮志,如今他最厌恶那些麻烦的事情,最好是百官各司其职能够保证朝野不出乱子,至于这个过程中有人贪赃枉法,他也可以当做没有看见。
不对……
薛淮遽然警醒,如果天子厌憎麻烦,那他现在在做什麽?
孙炎和岳仲明都不是芝麻小官,就算不提他们的靠山,一位内阁大学士和一位礼部侍郎,都是朝堂十分紧要的位置,轻易不会撤换。
而且眼下欧阳晦也出面作保,天子难道不应该就坡下驴丶训斥孙岳二人一番然后作罢?
便在这时,天子看向欧阳晦说道:「次辅是觉得朕在小题大做?」
欧阳晦闻言失神,自从他入阁之后,天子为了保证他有底气面对宁珩之,极少在公开场合刁难他,眼下这是为何?
他万分谨慎地说道:「臣岂敢。陛下容禀,臣只是认为二位主考并无私心,仅是失察之罪。且如今殿试尚未举行,若大张旗鼓严查此事,未免人心惶然,影响朝廷的威仪。」
天子眼中闪过一抹失望,却也没有继续深究,他深吸一口气,转而看向一直沉默的宁珩之问道:「元辅为何不言?」
宁珩之似乎早就在等待天子这句话,他神色沉肃,不疾不徐地说道:「启禀陛下,科举大典关乎国朝根本,无论何人都不能徇私舞弊。方才薛侍读指出柳彧等人与若干举子暗通关节,此举无异视国法如无物。欧阳次辅说查此事会致人心浮动,臣却不赞同,倘若因为瞻前顾后便放任那些人作奸犯科,这才是真正后患无穷的决定。」
他顿了一顿,抬眼看向天子说道:「唯有风清气正,方能振奋人心,故而臣认为此事当查!」
欧阳晦愕然。
岳仲明则是不敢置信,他几乎用尽力气才克制住心中的恐慌和愤怒。
他不明白,为何欧阳晦能出面力保孙炎,宁珩之却一把将他推了出去!
孙炎毕竟是多年阁老,天子和朝堂诸公都会给他留些体面,但是岳仲明根基浅薄,礼部侍郎的位置根本没有坐稳,一旦他失势,朝中落井下石者不知凡几,就连宁党中人也不会例外,毕竟他挡了一些人的路。
更何况宁珩之话里话外都将矛头指向柳彧等人,这就是明着告诉天子,他不会再保岳仲明。
岳仲明脑海中一片空白,心情如坠冰窟。
这时候他猛然想起,春闱之前宁珩之曾经对他说过,莫要徇私舞弊,务必秉公决断,然而当时他压根没有听进去,心里只有大展拳脚的热切和激动。
殿内一片死寂。
薛淮脑海中陡然浮现沈望让人转告的提醒,他说宁珩之早就知道岳仲明野心勃勃又志大才疏,又说宁珩之举荐岳仲明接任礼部侍郎。
仿佛一条线在他面前串联成型。
宁党损失了一个薛明纶,但是又补上一个岳仲明,一来一去终究是内部的取舍,然而因为工部窝案,天子对宁党的不满愈发加深。
沈望对薛淮说过,天子对权柄的掌控欲极其强盛,如果当他发现朝局有失控的迹象,他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那麽回到现在……
薛淮谨慎地抬头,他看见当宁珩之推出岳仲明的时候,天子的眉眼稍稍舒展,那股躁郁已然消失不见。
原来如此。
宁珩之早就猜到天子的心思,所以他举荐岳仲明为礼部侍郎并且主持今科春闱,然后用岳仲明向天子表明心迹——所谓宁党,从始至终都是天子的党羽,他宁珩之绝无专权之念,他是天子委任的首辅,而非宁党推举的首辅。
这就能解释宁珩之举荐岳仲明的缘由,连沈望和欧阳晦都能看出岳仲明的底色,难道一手提拔他的宁珩之看不出来?
但他依旧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天子知道,无论薛明纶还是岳仲明,只要天子不满,他都不会因为一己私欲强行庇护。
一退再退,直到天子满意为止。
想明白这些弯弯绕,薛淮的心情难以用言语形容,他回想方才欧阳晦的表现,不禁替这位老骥伏枥的次辅感到悲哀。
因为他的对手是宁珩之。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