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章 095【师徒相得】(2 / 2)

加入书签

沈望继续说道:「现在我们说江南。根据史书所载,江南富庶已有数百年历史,地方势力已然根深蒂固,京城距江南千里之遥,这就注定朝廷对江南的控制力度不够强,这里面又有三层缘由。」

「其一,根据户部近几年给出的奏报,江南赋税将近占据大燕全境的四成,可谓朝廷的供血命脉,光是这一条就决定朝廷对江南的态度不可能太过强硬,必要时还得仁德宽厚。」

「其二,江南文华鼎盛,科举高中的人数远超北方,纵然朝廷有南北分榜之策,依旧无法改变朝中高官多为江南人的现状。江南士绅通过血缘丶姻亲和师生关系形成盘根错节的人脉,所谓宁党便脱胎于此。」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前面两条原因的交织影响下,江南人心未必向着朝廷,虽然还没到离心离德的地步,但是始终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矛盾,朝廷通过武力握住了江南这个钱袋子,却无法左右人心向背。」

听完座师这番深入浅出的分析,薛淮不由得陷入长时间的思考。

从时间来推算,他现在所处的年代大约等于前世的明朝前中期,也就是公元一千四百馀年。

大燕立国百二十年,外部的威胁不算大,内部的隐患也没到集中爆发的时候,但也有了不少迹象,比如官员系统的贪污腐化已经很严重,比如土地兼并逐渐进入顶峰期——就连很多人称赞膜拜的首辅宁珩之,其在杭州府的老家也有十馀万亩良田。

沈望端详着薛淮的面庞,缓缓道:「对于大部分官员而言,去江南肯定不算苦差事,只要能够做到与当地官员丶士绅丶乡老打好关系,必要时委屈求全一二,总能捞到一份不错的政绩,这也是江南官场心照不宣的事情。他们不会刻意刁难京官,除非你威胁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但这只是针对一般官员,你却不一样。」

薛淮冷静地说道:「因为宁党。」

「没错。」

沈望神情凝重地说道:「春闱之前,你在宁首辅看来不过是有几分胆色的晚辈,纵然你帮我扳倒了薛明纶,又使得代王被禁足半年,宁首辅亦不会如何高看你。但是春闱之后,以我对宁首辅的了解,他多半已经将你列为潜在的威胁之一。」

薛淮迟疑道:「老师,果真如此?」

「这就要提到陛下了。」

沈望稍稍沉默,随即轻叹道:「陛下默许你和云安公主频繁接触,这本身就是向朝中传递一个信号,我能看得明白,宁首辅当然也会看得见。」

这句话有些绕,薛淮仔细想了想,恍然道:「陛下要重用老师!」

他不由得想起那日在文德殿的见闻,或许一开始天子还在迟疑要不要推进沈望的入阁之路,但是欧阳晦老迈的表现让天子很失望,他得重新帮宁珩之树立一个对手。

「不会那麽快,怎麽也得两三年。对于陛下来说,内阁的稳定性高于一切,否则他很难过得如此轻松悠闲。」

沈望在薛淮面前没有遮掩,这显示出他对这个弟子的信任之高。

薛淮的思路逐渐拓展开来,轻声道:「所以陛下允许我离京外放,其实是在磨练我,从而能尽快为老师提供助力。江南局势本就复杂,当地势力肯定不会欢迎我这个刺头官儿,再加上那里是宁党的老窝,难免会出现各种掣肘。」

沈望镇定地说道:「凡事有利必有弊,于你而言,扬州当然是个好去处,但你切不可低估这件差事的难度。」

「弟子明白了。」

薛淮思忖片刻,试探性问道:「老师,那我去了江南之后,是否要尽量虚与委蛇?毕竟要面对那麽多地头蛇,我总不能深陷于勾心斗角的泥潭之中。」

「不。」

沈望坚定地摇头,正色道:「恰恰相反,你要像在京城一样,迎难而上破除险阻。你与旁人不同,圣眷才是你最大的凭仗,你在江南发出的声音够大,陛下对你才会满意。当然这不是让你横冲直撞,而是说你要谋定后动,一旦下定决心便绝对不能动摇。陛下让你去江南,并非期望你立下盖世功劳,而是要看你能否在那个繁华红尘里秉持初心。」

薛淮豁然开朗。

他站起身来,朝沈望躬身一礼。

沈望微笑看着他,坦然受之。

薛淮直起身来,望着座师清癯的面容,认真地说道:「老师,弟子此去或许要三年五载,您这段时日务必要珍重自身,尤其是……」

尚未说完,沈望已起身来到他面前,抬手轻拍他的肩头,温言道:「照顾好自己,为师等着你载誉归来。」

「是,老师。」

薛淮虽不舍,但终究没有多言,再度行礼然后告退。

沈望立在廊下,望着薛淮离去的背影,轻声道:「青萍之末,亦可卷云烟,望尔慎之。」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