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4【好人】(1 / 2)
第105章 104【好人】
太和十九年,五月初二。
扬州,东关码头。
初夏的阳光已然带着三分躁意,府衙的杂役提前在码头设下凉棚,以免诸位大人在日头底下熬得满头大汗。
凉棚之内,扬州知府谭明光端坐主位,双眼微闭养神。
今日他可来可不来,因为他是扬州知府,薛淮只是他的副职,而且薛淮无论资历还是年纪都是绝对的晚辈,就算谭明光只在府衙等着薛淮上门见礼,旁人也挑不出任何错处。
他亲自前来相迎,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位谭府尊是看中薛淮身上的通天背景,不顾体面来讨好一个比他年轻三十岁的晚辈,但是扬州府衙的官员们不会这样想。
谭明光履任已过半年,他给下属们留下的印象相当好,便是那种性情温和甚至绵软的老好人,对于政务没有特别强烈指手画脚的欲望。
他将权柄尽数下放,从通判丶推官到不入流的典吏都能体会到权力的美妙,而且谭明光对下属并不苛刻,任何事情只要明面上过得去,他就不会穷追不放。
这样的上司可谓打着灯笼都难找,府衙一众属官看起来对谭明光极其尊敬,只盼他能长长久久地坐在这个位置上,亦能理解他今日亲迎薛淮的举动,说到底这位府尊性情和善,不会刻意摆上官架子。
总而言之,这位府尊大人是个实在的好人。
凉棚一侧,通判刘让目视推官郑宣,后者心领神会地微微点头,然后起身来到谭明光身侧,恭敬地说道:「府尊。」
谭明光睁开双眼,微笑道:「是德明啊,有事?」
郑宣道:「是的,府尊。今日乃薛同知走马上任之期,卑职与同僚们特来请示府尊,接风宴设在影园如何?」
「影园……」
谭明光略作沉吟,继而颔首道:「自无不可,此事就由德明来操持,务必办得妥妥当当,不能让薛同知感觉到怠慢。」
「请府尊放心,卑职保证不会出错。」
郑宣拱手一礼,随即退下。
他来到刘让身旁坐下,低声道:「府尊允了。」
这显然是意料之中的答案。
刘让左右看看,意味深长地说道:「德明兄,听说你这次请动了涵碧轩的绛雪和流霞舟的景砚卿?」
将近五六十年前,扬州本地便兴起「瘦马」之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如今这一行当已然颇有名气。
瘦西湖上的画舫里,莺莺燕燕各擅胜场,更有好事者评出扬州「四大花魁」,刘让所言绛雪和景砚卿便名列其中,皆为令无数男子神魂颠倒的娇俏美人。
郑宣微笑道:「少年慕艾乃是人之常情,那位小薛大人固然清名在外,终究是热血刚强的年纪,想来他不会拒绝这等风雅之事。再者,先前伯逊兄不是说过,小薛大人在京中有一首足以青史留名的咏梅词问世,引得那位名叫曲昭云的行首芳心暗许,继而搞出镇远侯之子大闹瞻雪阁丶数十清流群殴之的趣闻。」
刘让闻言亦不禁失笑。
在朝廷公布薛淮外放扬州同知之时,京中的扬州会馆便有人整理出薛淮的生平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扬州四大豪族家主的案头,刘让身为刘家这一辈人的佼佼者,自然早已看过那份资料。
「薛同知在京城难免会囿于人情脸面,来到扬州未必不会故作姿态。」
刘让语调平缓,悠然道:「你小心成为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开刀的对象。」
郑宣道:「若今日真是马屁拍到马腿上,还望伯逊兄能出手搭救。」
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心里没有当回事,甚至还有几分期待。
经过这段时间的酝酿和鼓动,扬州官场对于薛淮的到来逐渐形成共识:大家做官都是因为有所求,有人求名有人求财,也有人是为了福泽亲族亦或纯粹享受权力,在没有根本性利益冲突的时候,最好是能和平共处互不干扰。
他们都知道薛淮的背景和人脉,并不想一上来就和对方产生矛盾,但薛淮若来到扬州还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以为他能像在京城一般,仗着天子的纵容和沈望的支持横行无忌,众人不介意让他明白什麽叫做孤立无援。
郑宣便是这样的打算,他先向薛淮示好,对方接受那就是皆大欢喜,万一薛淮压根不给他脸面,这样便可让其他人放弃幻想,早日紧密抱团应对这条过江龙。
刘让当然清楚他的心思,轻声提醒道:「莫要闹得太过,一步一步来,最重要是不要让薛同知拿住把柄。」
郑宣应道:「这是自然。」
便在这时,一名小吏快步跑向凉棚,高声道:「禀府尊,同知大人乘坐的官船快到了!」
凉棚内一阵骚动,以谭明光为首丶刘让等属官附后,再加上一些扬州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老,众人迈步走向码头。
只见运河之上,一艘三桅官船逶迤而来,船首悬黄底红字「扬州府同知薛」,船尾挂「漕」字方旗,另立有「淮扬河道事务」木牌。
船头站着数人,居中那位年轻官员凭着俊逸的相貌和出众的气质,让码头上一众官员隐隐感到艳羡嫉妒。
↑返回顶部↑